“看來這一切都是天意。”
轉身走向御案,劉協提筆蘸墨,在早已鋪好的絹帛上揮毫而就。
寫罷,他取出傳國玉璽,重重蓋下。
“傳旨。”
劉協的聲音平靜得出奇。
“命文武百官隨朕出城,迎接新君。”
當詔書頒下去之后,原本那些仍舊忠于劉協的漢朝老臣,無不嘆息垂淚。
但大家都知道,在大勢面前,是不可逆的。
眾人抹干凈眼淚,陪著劉協走到雒陽城外。
劉協身著十二章紋冕服,頭戴通天冠,率文武百官列隊相候。
遠處塵煙漸起,馬蹄聲如雷,劉備率眾將至。
待車駕近前,劉備遠遠望見天子儀仗,急忙翻身下馬,快步上前。
未及行禮,竟先解下肩上龍袍,雙手捧還劉協,伏地泣道:
“陛下!臣萬死!此絕非臣之本意。”
“實乃將士裹挾,不得不從耳。”
劉協不接龍袍,反而伸手扶起劉備。
四目相對,劉備眼中含淚,劉協卻神色平靜。
“齊王。”
劉協輕聲道,“天下豈能有兩個天子?”
“而齊王顯然是比朕更適合的人選。”
他深吸一口氣,長長地嘆道:
“有一事,齊王或許不知。”
“昨夜晚宴結束之時,李相曾單獨找到朕。”
“雖并未具體言及此事,但朕當時心中已經猜到一二。”
子玉?
劉備望一眼身后的李翊,那眼神仿佛在說丞相到底瞞著我做了多少事?
李翊避開劉備的目光,只是領著眾大臣恭敬地向天子行禮。
“愛卿,倒也不必為難李相。”
劉協眉頭輕輕皺起,發出一聲慨嘆:
“昨夜李相曾對朕說過一句話,使朕受益匪淺。”
“李相言道——”
“漢可亡,天下不可亡。”
“但有豪杰能復河山而救萬民者,自當取河山而自用為萬民之主。”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朕是無力救這天下蒼生了,轉念一想。”
“與其將漢室江山交到外人手中,倒不如交給我皇室宗親。”
“至少漢室江山不會亡于朕手。”
話落,不待劉備回答,劉協已取過那襲龍袍,親手為劉備披上。
動作沉穩,一如當年他在陳都為劉備加冕齊王時那般熟練。
“抬頭。“劉協道。
劉備下意識抬頭,只見劉協目光如水,竟無半分怨恨。
那雙曾經惶恐不安的眼睛,此刻清澈見底。
劉協為劉備整好衣領,忽然按住他的肩膀,低聲道:
“這漢室江山……交給你了。”
話音未落,身后百官已齊刷刷跪倒:
“臣等拜見新君!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震九霄,驚起滿城飛鳥。
劉備怔怔望著劉協,卻見這位年輕的“前朝天子”已退后三步,正了正衣冠,然后——
緩緩跪了下來。
“臣劉協,拜見陛下!”
春風卷著樹葉從二人之間呼嘯而過,那襲龍袍上的金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刺得人眼睛發疼。
就在這時,劉備一個箭步上前,雙手牢牢托住他的胳膊:
“陛下不可!”
他轉向眾臣,聲音洪亮:
“禪讓大典尚未舉行,如今天子仍是天子,備依舊是齊王。”
“此事容后再議!”
眾人面面相覷,卻也不敢違逆。
劉備當即下令厚賞在場文武,又親自攙扶劉協登輦,一路護送回宮。
是夜,齊王府燈火通明。
劉備召集李翊、龐統、關羽、張飛、趙云、陳登等心腹重臣,密議善后之策。
“諸位。”
劉備揉著太陽穴,“今日之事,實在倉促。”
“天子雖有意禪讓,但禮不可廢。況且……”
他頓了頓,壓低聲音。
“備到底是奪同宗基業,若處置不當,恐留千古罵名。”
李翊輕搖羽扇:
“王上所慮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