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評選二十八功臣。
這項活動看似簡單,只是把功勞最大的二十八人排出來就可以了。
但你要真正老老實實按照純功績來排,是很容易出事的。
首功之人李翊,凌煙閣第一人倒是好選。
此項評選無有任何爭議。
第二人關羽,這幾乎也無太大爭議。
關羽一方面是最早一批的元從,一方面又是武將第一人,軍功第一人。
于情于理,都應該是僅次于李翊之下。
但到了第三人,爭議就有些到大了。
劉備正在糾結是給張飛還是給陳登。
張飛是自己的手足兄弟,創業至今,也立下了不少赫赫戰功。
何況,劉關張三兄弟向來不離分。
按理說,凌煙閣第三人給他應當是很合適的。
但陳登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劉備的。
畢竟嚴格意義上講,劉備真正開始創業的時期,就是徐州時期。
而陳登作為徐州大族,帶資進組。
不僅幫劉備開拓了淮南,抵御袁術、抵御孫氏。
在之后的中原大戰、河南之戰中更是立有赫赫戰功。
反觀張飛,幾乎沒有單獨指揮過任意一支集團軍。
更別說陳登還是封疆大吏了,人開發淮南。
修邗溝河道、芍陂水渠,屯田水利工程干的風生水起。
不論是軍功還是政績,人家都拿得出手。
你張飛拿什么跟人家爭第三?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
凌煙閣前三名,
李翊、關羽、陳登,他們哪個不是獨當一面的地方老大?
李翊管河北、關羽管青州,陳登管淮南。
這三塊地盤還都是富庶之地,于情于理都該給這三人。
也怪張飛自己不爭氣,
劉備不是沒有想過要培養張飛。
他一直拿召虎的例子勉勵張飛,就是希望張飛能成為召虎那樣的文武全才。
可直到劉備稱帝,張飛依然沒能成為那樣的人,辜負了劉備對他的殷切期望。
“……這第三人,臣已經選好了。”
見劉備在第三人的名單上,久久不曾下筆,李翊率先遞上了自己的名單。
劉備接過,旋即嘆了口氣,仿佛在說果然如此,
那張名單上赫然寫著“陳元龍”三個大字。
凌煙閣不單單是比功績,更是比職場上的人情世故。
關二張三有劉備捧著,自然無礙。
剩下的人,就看會不會做人了。
陳登與李翊是刎頸之交,有過命的交情。
李翊不可能不選他。
“……善。”
劉備執筆,在名單上寫下了陳登的名字。
緊接著,又在陳登下面寫下了張飛的名字。
至于第五人與第六人,則分別是魯肅與荀攸。
這二人同樣是很早一批的元從。
但荀攸是河北派的,魯肅則是劉備心腹。
荀攸自然要排在魯肅后面。
第七人趙云,第八人馬超,第九人麋竺。
其中,麋竺主要也還是占了一個元老的優勢。
作為早期的天使投資人,他必須要進凌煙閣前十。
也幸好麋竺是李翊的大舅哥,不是劉備的。
不然麋竺的位次還要上調。
畢竟歷史上的麋竺,名位比諸葛亮都高。
本位面其未能與劉備結成姻親,自然是沖不了太前的。
至于前十守門員給誰,劉備也在犯難。
從感性上講,劉備想要給牽招。
這人是自己的發小,與自己關系不錯。
但從理性上講,牽招的功績遠不如很多河北將領。
選他的話,恐怕難以服眾。
“不如第十人便給呂奉先罷。”
李翊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
呂布畢竟鎮守了遼東很多年,此前還有大破高句驪的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