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袁術、滅袁紹之戰,他也都有參與。
盡管他不一定對劉備絕對忠誠。
但人畢竟是功臣。
而且呂布這人其實很好哄。
把開國十大功臣的最后一個名額給呂布,呂布肯定感動地給劉備跪下。
從私心角度上講,李翊現在畢竟與呂布是姻親。
何況之前呂布幫忙敲打地方豪族,替李翊得罪了一批世家。
李翊答應過呂布,會保障他的晚年的。
于情于理,李翊都會向劉備爭取這個名額。
但好在本位面的劉備對呂布是十分喜歡的。
尤其呂布并未背刺過他,還幫他立下了不少戰功。
所以十大開國功臣最后一個名額給呂布,劉備對此并無意見。
前十名選完,便是前二十了。
第十一人,劉曄。
劉曄也算是很早一批加入劉備的元勛。
并且在遼東這等苦寒之地,熬了很多年的資歷,
當年李翊忽悠劉曄留在遼東監視呂布時,就曾許諾他將來肯定把他調回中央。
如今李翊也得履行這個諾言。
第十二人,黃忠。
黃忠雖貴為四方將軍,但畢竟是越級提拔。
其雖有先登陷陣之功,但畢竟不是馬超、呂布那種獨鎮一方的將領。
所以很難去跟他們相爭。
第十三人,陳到。
第十四人,臧霸。
第十五人,田豫。
第十六人,牽招。
第十七人,徐晃。
徐晃雖然也能勉強算元從,很早便投靠了劉備。
但我們說過,凌煙閣評選功臣,不是純看功績。
要不然麋竺也不可能沖那么高。
其中政治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參考對象。
徐晃在投靠劉備之前是為誰效力的?
那是反賊楊奉啊!
所謂,“卿本佳人,奈何作賊。”
徐晃的政治案底不夠干凈,所以很難沖到太前面。
第十八人,張郃。
第十九人,高覽。
張郃、高覽作為袁紹舊將,按理說袁氏與劉氏的關系還算不錯。
但二人畢竟是降將出身,所以也不能沖太前面。
前十九名評選完畢,最后二十大的守門員自然落在了張遼身上。
正如前面所說,張遼雖然也立下不少軍功,但政治案底卻很復雜。
他最早是丁原的手下。
后來被派去到何進手下當從事,然后董卓掌權跟董卓。
董卓敗亡跟呂布。
最后他還是以“借調”的身份加入劉備陣營,并獲得正式編制的。
就張遼這個政治履歷,自然很難跟他的同事們去爭。
凌煙閣最后八人。
第二十一人陳群。
陳群雖然也是最早一批的元從,但當年勸劉備留在豫州發展時,不肯跟隨劉備去徐州創業。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這就注定陳群很難獲得更高的名位。
當然了,歷史上的劉備在丟了徐州之后,陳群就順勢先后成為了呂布、曹操的手下。
但本位面由于劉備并未丟失徐州,陳群在名義上一直是劉備的屬下。
所以政治案底夠干凈,也夠資格上凌煙閣。
第二十二人,徐庶。
第二十三人,龐統。
這兩人算是后起之秀了。
但由于在地方上的政績極為突出,且并未犯過什么大錯。
所以也能夠趕上凌煙閣排位。
但凡他們晚幾年出仕,凌煙閣就已經坐不下了。
第二十四人,袁胤。
袁胤作為國舅,不僅僅是劉備這個大漢天子的姻親。
還是凌煙閣第一人李翊的姻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