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撥人一個在北,一個在南。
如果說天南地北的兩撥人能夠聚在一起,那一定是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驅使。
他們的直系領導,共同位于凌煙閣前三名。
試想,如果他們的領導能夠封王。
作為手下人,他們將能從中獲得多大的利益?
蛋糕只有那么大,要想分得最多的一塊。
就得提前下手,選中最鋒利的那把刀。
五人計議已定,次日便分頭聯絡青州、徐州、并州等各系將領。
出乎意料的是,各派系將領竟出奇地一致表示贊同。
他們從未想過在漢朝,還有機會見著異姓王。
但李翊的出現,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幻想。
沒有人不會想著打破這個幻想的。
因為只要開了這個口子,那也就意味著,不僅他們,他們的子孫后代都有機會封王。
所以你便能看著,來自各個地區,有著不同利益糾紛的一眾武將謀士。
在這一刻,竟能夠展現出出奇的團結。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稱王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換做以前,他們想都不敢想。
但偏偏,
在公元三世紀,他們這幫人有幸見著地球最強碳基生物,最強政治動物的誕生。
李翊人緣好,人盡皆知。
但也有不喜歡他的人。
可即便是討厭他的這撥人,也不得不承認,如果說誰有機會打破“非劉不王”的盟誓。
那除了李翊之外,再無別人了。
他立下的軍功、干出的政績,幾乎是遠超第二名的關羽。
毫不夸張的說,齊漢的整個政治架構,體系,都是李翊一手搭建出來的。
作為帝國工程師,再無比他更合適的人選。
來自天南地北的大家,并非是真心希望李翊能夠封王。
但卻很樂意見著李翊封王之后,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這是對劉家人不友好,但卻對劉姓以外所有人都友好的壯舉。
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各陣營高級官員,都在聯名單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短短三日,就在冊封大典開始的前一天。
一份聯名請命書便秘密成形,上面密密麻麻簽滿了各州將領、高級官員的名字。
這一日,張郃、徐晃、甘寧、蔣欽四人聯袂拜訪丞相府。
“相爺用兵如神,彭城一戰,大破曹魏百萬大軍。”
“雖古之名將,韓白二人也未必過此!”
蔣欽一見著李翊便面陳李翊之功績。
徐晃接著補充說道:
“更難得相爺執政寬仁,河北百姓至今仍念‘李公田’之恩。”
“幽州李公毯之名,更是家喻戶曉,使幽燕之民人人得以自足。”
甘寧、張郃也是輪番上陣,將李翊的功績夸得天花亂墜。
李翊輕啜了一口茶湯,面上波瀾不驚。
“李某之所為,于國家是功是過,自有分說。”
“明日冊封大典便知,諸位今日專程來找我。”
“想必不是來面陳李某之功績的吧?”
眾人對視一眼,張郃率先開口,賠笑道:
“真是什么事都瞞不過相爺。”
“這是軍中兄弟們的一點小小心意。”
說著,從懷中取出聯名書。
李翊接過竹簡,目光掃過那些熟悉的名字——
河北系、淮南系、青州系、徐州系、并州系……
幾乎涵蓋了劉備麾下所有派系。
“大家都覺得,以相爺之功蓋寰宇,當晉王爵。”
李翊面如止水,久久不言。
眾人面面相覷,就在那里站著,靜靜等候。
半晌,李翊緩緩張口,嘆息說道:
“封王的誘惑,對你們來說,便這么大嗎?”
眾人一愣,旋即齊齊拱手:
“我等微末之功,窮極一生亦不敢奢望至此。”
“只是我等皆以為,陛下向來賞罰分明。”
“以相爺不世之功,若不能夠晉王爵,不足以彰明國家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