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完成登基大典。
正式定國號為漢,年號章武。
立袁瑛為皇后,甘梅為貴人,劉禪為太子。
其余諸子皆有封王。
接下來,便是眾人翹首以盼的功臣分封了。
這一天,眾人實在是期待太久了。
早在當年平定荊州時,劉備已經受限于諸侯王身份不太好分封了。
再到河南平定之戰,關中爭奪之戰,劉備更是直接明示眾人暫時忍耐一時。
現在,眾人該索取他們應得的回報了。
禮官高聲唱道:
“李子玉上前聽封!”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落在了李翊身上。
這位凌煙閣功臣第一人,當然是第一個接受封賞的。
關羽撫髯頷首,丹鳳眼里罕見地流露出贊許。
他的性格從來都是傲上而不辱下,輕慢士大夫。
可唯獨李翊例外,他真心敬佩李翊是一位忠厚長者。
張飛也是咧嘴露笑,從認識第一天起,他便一直敬佩這位先生。
當走過陳登身旁時,陳登亦向他頷首示意。
仿佛在說:
“今日之殊榮,乃兄弟應得。”
“登銘記不忘當年魚膾救命之恩,與廣陵保舉之情。”
走至呂布身旁時,這位桀驁不馴的溫侯也難得放下高傲,向他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他不僅僅是李翊的姻親,當年在濮陽被曹操打敗之后,也多賴李翊舉薦。
讓他得以在汝南發展,便先后為國家征討袁術、袁紹,立下赫赫戰功。
他呂布一生大起大落,如今名列大漢凌煙閣功臣第十人。
也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漢忠臣了!
這都與李翊脫不開關系。
最后,李翊來到劉備跟前。
君臣四目相對,相顧無言。
劉備展顏笑道:
“不瞞先生,朕起業至今,也未料想能有今日之局面。”
“此多賴先生之力也!”
李翊則不茍言笑,恭恭敬敬地作揖還禮:
“此臣分內之事也。”
滿殿公卿靜靜地望著這對君臣,他二人有著超越友情的信任。
此刻的一說一答,卻宛如初見。
是也,
或許在劉備心中,他依然拿李翊當他的師長,當他的好友,當他的手足兄弟。
但在李翊心中,劉備不管是什么身份。
在那之前,他都已經是自己的皇帝陛下,大漢天子了……
劉備笑容漸漸收起,轉而面色變得嚴肅,朗聲說道:
“李子玉近前來聽封!”
李翊應聲上前。
這時,以張郃、徐晃、甘寧、周泰為首的一眾武將,紛紛將目光落在李翊身上。
“你們說,相爺會向陛下求取王位么?”
——————
三日前。
凌煙閣功臣榜單剛剛公布不久。
河北將領張郃、徐晃,淮南將領甘寧、周泰,蔣欽五人趁著夜色聚在雒陽城西的一處僻靜宅院。
燭火搖曳間,張郃將一卷竹簡攤開。
上面赫然寫著勸李翊請讓封王的請愿書。
“以李相爺赫赫之戰功,封異姓王綽綽有余。”
“可高祖定下的白馬盟誓……”
徐晃沉聲說道。
“誒!盟誓是死的,人是活的。”
“當年高祖不一樣說過‘非功臣不侯’,可如今不也是列侯遍地么?”
甘寧出聲打斷,“如果說我大漢誰有能力打破這一規矩,唯有李相爺一人耳。”
“不錯!”
周泰拍案而起,“此事只有讓李相爺出面,才有機會。”
“他是功臣之首,只要他肯挑這個頭。”
“咱們一起聯名,此事未嘗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