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涼州。
自韓遂關中戰敗之后,徙至金城,進入了氐王楊千萬的部落中。
金城,氐王帳內。
秋風卷著黃沙拍打在牛皮帳幕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帳內,炭火微弱,映照出韓遂那張溝壑縱橫的臉。
他已七十有三,須發皆白。
但雙目仍如鷹隼般銳利,死死盯著案上的輿圖。
“馬超雖然勝了一場,助劉備奪回了關中。”
韓遂枯瘦的手指劃過隴山,“但關中諸將,未必都愿臣服劉備。”
氐王楊千萬坐在下首,眉頭緊鎖:
“韓公,目今劉備承天命,繼大統。”
“人心歸附,勢力龐大。”
“關中既定,此時再起兵,恐怕容易惹出事端來。”
“怕什么?”
韓遂猛地抬頭,眼中寒光迸射。
“劉備雖勝,但其根基仍在中原,關中人心未附!”
“只要羌、氐并起,西涼鐵騎再出,未必不能復奪長安!”
他猛地將酒爵砸向帳外,酒液潑灑在雪地上,如血般刺目。
“這關中,早就該燒起來了!”
長期以來,涼州問題都是東漢政府頭疼的問題。
此前說過,光是永和羌亂,就耗費了東漢政府八十億錢的軍費。
涼州問題,算是歷史遺留問題。
所以涼州本土出生的將領大多懷有割據之志,想要在這里當土皇帝。
尤其是中央政府對此地的掌控力逐年減弱。
現在劉備三興漢室,自然要為國家收復涼州的。
而韓遂就是一個典型的軍閥頭子。
他的世界觀就是,
如果不能功成名就,那就干脆為禍四方。
子又有子,子又有孫。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所以像馬騰馬超父子,韓遂等關西諸將他們都是沒有奪取天下的大志。
只想割據一方做土皇帝、
這與曹操劉備一統天下的志向是對立的。
這是邊陲武人的局限性。
在韓遂的堅持下,楊千萬最終接受了韓遂的提議。
開始密謀煽動關中反叛的計劃。
很快隴西一眾豪強都收到了韓遂的迷信。
信中寫道:
“月晦之夜,開城舉火”
一時間,隴西諸軍閥紛紛響應。
……
陳倉,漢軍大營。
馬超正在翻閱軍報,忽聽帳外喧嘩。
親兵倉皇闖入:
“將軍!隴西、天水諸城一夜之間盡數叛亂,烽火連天!”
“什么?!”
馬超猛地站起,案幾翻倒。
“韓遂老賊安敢——”
雖然馬超一戰撫定關中,助國家收回了舊都長安。
但正如上文所述,關中有著非常嚴重的歷史遺留問題。
此地羌胡混居,非常混亂。
光是有名有姓的軍閥,就多達十余個。
所以劉備在封賞完馬超之后,給他派到關中去,用的是“撫定”二字。
言外之意,就是保證那邊不要出事,不要使其妨礙到京畿地區的安危就足夠。
“報!羌人部落截斷陳倉道,我軍糧道已斷!”
又一匹快馬急奔過來。
眾將聞言,無不憂慮,道:
“我軍糧道被斷,恐不能在陳倉久持。”
“請將軍速速退回長安。”
馬超咬牙,恨恨道:
“此仇,超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