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幾日,孫權重整好敗軍,繼續對合肥發動進攻。
可由于此前的敗績,吳軍士氣大減。
而城上漢軍卻個個龍精虎猛,士氣高昂。
吳軍一連進攻數日,不能克。
仗越打越沒有盼頭。
而更要命的是,此時吳軍軍中突然爆發了疫病。
一時間,死者無數。
濡須水畔,霜重如雪。
孫權摩挲著案頭戰報,帛書上“疫病亡者二千三百余”的筆墨刺得眼底生疼。
帳外隱約傳來咳嗽聲,此起彼伏如同催命符咒。
“大王。”
呂范掀帳而入,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說道:
“又燒了三座營帳,死者的數目是……”
“夠了!”
孫權大手一揮,紫髯無風自動:
“十日圍攻,折損萬余,竟連城墻磚屑都未啃下半塊!”
“此戰繼續打下去,已無任何意義。”
“傳令三軍將士,準備撤軍吧。”
“可是大王——”
呂范憂心忡忡地說道:
“此戰我軍興師動眾,前后動員十萬之眾。”
“戰事至今,并無建樹。”
“倘如此撤軍,只恐無顏回見江東父老。”
孫權背著手,沉聲說道:
“出征之前,江東之地個個生龍活虎。”
“如今卻個個半死不殘。”
“如若繼續打下去,沒幾個年輕小伙子能隨我健康回去。”
“到那時候,孤才是真正無顏回見江東父老!”
于是,孫權正式下令撤軍。
但是撤軍也不容易。
古代戰事中,大家都喜歡追擊敗軍。
這就是因為軍隊行軍或者撤軍時,是不會著甲的。
平時甲胄都是放在輜重里,等要上戰場殺敵時才穿。
而十萬大軍的撤軍,是一個相當有技術含量的活。
必須要千萬小心。
為此孫權決定親自斷后。
他親自帶領最精銳的一千虎士,這是他禁衛軍。
是精銳中的精銳。
此外,又命令呂范、潘璋、陳武、凌統、宋謙等將軍,以及他們的衛隊,親自為大軍斷后。
這些衛隊都是將軍們的私人部曲,大約三五百人左右。
但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所以此次斷后的部隊中,大概有五千人。
不過在那之前,孫權決定搞一個小小的團建。
算是對此次作戰的工作總結。
中軍大帳內,藥香混著酒氣彌漫。
孫權解下佩劍置于案上。
“諸君。”
他舉起青銅酒樽,酒面映著四周將領憔悴的面容。
“此戰之敗,罪在孤一人。”
“不甘爾等之事。”
言罷,東吳諸將無不掩面嘆息。
每個人的臉上都難掩失望之色,似乎對此次的戰事充滿了不甘。
不知何時,帳外傳來低沉的吳歌聲,漸漸匯聚成五千人的嘶吼: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
……
就在吳軍還在為此次不甘心的撤軍,大搞團建之時。
遠在合肥城頭上的張遼,卻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
他按劍立于女墻邊上,瞇起眼睛——
三里外的河灘上,竟有數百華服武士列陣飲酒,金樽在朝陽下反射著刺目光芒。
究竟是誰這么大膽,撤軍時還在河邊上搞團建?
真是好難猜哦
(本來今天是直接寫到逍遙津之戰的,結果因為手賤,把正文刪掉了。于是心態崩了,只能重寫,只寫到了合肥之戰。)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