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
劉備點頭,開口解釋:
“孔明在奏報中言,此糖制法乃他改良所得。”
“如今交州糖業大興,商稅倍增,甚至可以遠銷蜀地、江東。”
李翊聞言,心中亦不由感慨。
不想諸葛孔明到了交州后,竟能夠陰差陽錯提前數百年發明出白糖來。
不過轉念一想,天才都是能夠因地制宜的。
交州這樣一個盛產甘蔗的寶地,十分適合發展蔗糖業。
以孔明的商業嗅覺,不可能察覺不到。
只是他能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發明出白糖。
那這確實有些出乎李翊的意料了。
劉備大笑,將奏報遞給李翊:
“李相且看,孔明不僅制糖有方,更欲以糖業制蜀。”
“以卿之才,觀此計如何?”
李翊接過奏報,細細,眼中漸漸浮現贊許之色:
“以糖業控蜀地經濟,待其依賴交州原料,再一舉斷供……”
“孔明此計,確實高明。”
劉備得意道:
“朕已準其所請,令張紘入蜀布局。”
李翊點頭,卻未再取糖。
劉備見狀,不由催促:
“李相何不再嘗嘗?此糖甘美,世間罕有。”
李翊卻搖了搖頭,道:
“陛下,此物雖美,卻不宜多食。”
“哦?”劉備一愣,眉梢輕揚,“李相莫非不喜甜食?”
李翊正色道:
“非也。”
‘糖雖可口,但過量食用,易致消渴之癥,損人元氣。“
劉備聞言,不由一聲長嘆:
“李相此言,竟與孔明不謀而合!”
“他在奏報中特意叮囑朕,言此糖雖甘,卻需節制,否則易患消渴。”
話落,劉備站起身,負手踱步至窗前。
望著殿外暮色,不禁感慨道:
“有時候,朕真的想不明白。”
李翊側目,“陛下何出此言?”
劉備回頭,對上李翊的目光:
“孔明這樣的大才,按理說,他的光芒應當照耀于世才對。”
“可偏偏……”
他看向李翊,微微一笑,“偏偏有李相你在,他的光芒,永遠被你遮掩。”
“孔明是能夠料敵于先,你卻能料他于心。”
“此是否可稱之為一時翊亮?”
李翊神色平靜,淡淡道:
“陛下過譽了。”
劉備搖頭,正色道:
“……非是過譽。”
“朕有時會想,若朕當年未曾遇見李相,而是先遇孔明。”
“如今會是怎樣一番天地?”
李翊沉吟片刻,坦然道:
“以陛下之雄略,孔明之才情,一樣可成帝業。”
劉備盯著他,良久,展顏笑道:
“但一定不會是現在這般強盛的帝業,對嗎?”
李翊微微一笑:
“未可知也。”
劉備聞言,朗聲大笑,心中已有了答案。
“也罷,且不聊這個了。”
笑罷,劉備又問道:
“李相以為,孔明這‘糖策’,能否成功?”
李翊淡淡道:
“能否成功,臣不敢斷言。”
“但臣知道,有人要為之倒霉了。”
劉備挑眉,“哦?是何人?”
李翊唇角微揚,輕笑:
“誰愛吃糖,便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