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妹勿惱。”
甄宓輕撫袁瑩的手背安慰道,“河南距洛陽不遠,夫君不日便可歸來。”
李翊搖了搖頭,慨嘆道:
“巡縣事小,陛下此行,實為考察魯王、梁王封地。”
“二王就藩河南已近五載,陛下欲親往視察。”
麋貞若有所思:
“此乃人之常情。”
“陛下年事已高,關心皇子封地,理所應當。”
“只怕不僅如此。”
李翊眉頭緊鎖,“今日朝會,我向陛下提及滅吳之策……”
此言一出,席間頓時安靜下來。
呂玲綺手中的筷子停在半空,甄宓的眉頭微微蹙起、
袁瑩更是驚呼出聲:
“又要打仗?”
打仗就要死人。
戰爭的爆發,物價也會跟著上漲。
最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
不到萬不得已,又有幾個人是真的樂見戰事的呢?
李翊沉聲說道:
“滅吳之事非同小可。”
“即便陛下首肯,也需數年籌備,務求一擊必中。”
“否則徒耗國力,苦的只是百姓。”
“然今日我僅略提此事,陛下便斷然回絕。”
眾女面面相覷。
呂玲綺最先反應過來:
“陛下莫非欲將此功業留給諸皇子?”
“正是。”
李翊點頭,“陛下雖未明言,但其意已明。”
“魯王、梁王皆與太子是手足兄弟,梁王更是皇后所出,與太子一母同胞。”
“陛下欲使二王建功立業,穩固國本。”
“畢竟漢室江山,終究是劉家人的。”
甄宓輕嘆一聲:
“夫君為國之重臣,所思所慮皆為國事。”
“然陛下身為人君,亦需為子孫計。”
“此乃帝王之道,實屬無可奈何。”
“我記得梁王不也是夫君的外甥么?”
呂玲綺直言道:
“他若能立下赫赫戰功,于咱們老李家亦有益處。”
李翊苦笑一聲:
“玲綺所言不差。”
“只是……”
他目光逡巡一圈,環視眾妻兒,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我總覺風雨欲來。”
“本想待朝局穩定之后,便辭官歸隱,與你們共享天倫。”
“然觀今日之勢,恐怕……到我死后也未必能見著那一天了。”
“大過年的,夫君可莫說這些不吉利的話!”
袁瑩急忙打斷,眼圈已有些發紅。
甄宓起身為李翊斟酒,柔聲道:
“夫君為國事操勞,心神俱疲。”
“今日除夕,暫且放下朝堂紛擾,與家人共度良宵可好?”
李翊看著滿堂妻兒,終于展顏:
“宓妹說的是,是為夫掃興了。”
他舉起酒杯,“來,共飲此杯。”
“愿來年風調雨順,家國安康!”
“家國安康!”
眾人齊聲應和,酒杯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響。
宴席將散時,李治忽然問道:
“父親,滅吳之事,果真勢在必行么?”
李翊沉吟片刻,答道: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吳主孫權雖明面上稱臣納貢,然畢竟行割據之實。”
“況江東根基深厚,若不徹底平定,終為后患。”
“那為何不速戰速決?”
李平也忍不住好奇地插嘴。
“兵者,國之大事也。”
李翊耐心地解釋,“滅國之戰,需天時地利人和。”
“糧草、兵員、器械,缺一不可。”
“更需等待敵方內亂,或我方有必勝把握才行。”
“貿然出兵,反易招致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