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央宮內,劉備獨坐宣室,對燭批閱奏章至三更。
忽聞宦侍輕叩殿門,稟報道:
“陛下,李相爺、關將軍、張將軍、趙將軍宮外求見。”
劉備手中筆毫微頓,眉頭輕蹙:
“哦?四人齊至,倒是稀罕。”
他擱下筆,揉了揉酸澀的雙眼,“宣。”
不多時,殿門開處,李翊當先而入。
身后關羽、張飛、趙云魚貫跟隨。
四人皆著朝服,腰間玉帶在宮燈下泛著溫潤光澤。
“臣等參見陛下。”
李翊率先行禮,聲音清朗如玉石相擊。
劉備抬手虛扶:
“……諸卿平身。”
“你等深夜入宮,可有要事?”
關羽、張飛、趙云三人齊齊把目光落在李翊身上。
顯然是希望他來開口。
李翊卻先不著急言明來意,反而撫須笑道:
“臣近日聽聞一趣事,特來與陛下分享。”
“哦?什么趣事?”
劉備眉頭微皺,暗想四人都是朝中位高權重,話語權極大之輩。
深夜造訪,又豈是只為見一段子而來?
于是,劉備豎起耳朵,仔細聽李翊說的這件趣事。
“……近日說是有位老農養了三頭耕牛,春耕時節卻只用兩頭,留一頭栓在樹下。”
“鄰人問其故,老農道:‘待那兩頭老牛力竭,這頭壯牛正好接替。’”
“結果秋收時,那壯牛因久不耕作,竟連犁都拉不動了。”
殿內一時寂靜。
劉備初時含笑聽著,忽而神色微動,目光在四人面上逡巡:
“諸卿此來,是為伐吳之事罷?”
關羽丹鳳眼微睜,抱拳道:
“陛下明鑒。”
“東吳背信,襲取荊州,此仇不共戴天。”
“今我軍休養數載,兵精糧足,正當一鼓作氣。”
“早早統一江南之地。”
劉備摸著下頷胡須,手指輕叩案幾。
“關于伐吳之事,朝中反對之聲極多。”
他環視眾人,“若你四人聯袂而來,朝堂上那些書生之見,倒也不足為慮。”
“故而爾等夤夜入宮,是想要朕的態度罷?”
以李關張趙四人在朝中的威望,如果真要施壓,那朝臣們肯定是反對不了的。
但最終拍板決定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
伐吳之事能不能敲定,最終還是須要劉備的首肯。
齊漢滅吳,跟歷史上的西晉滅吳最大的不同就是。
皇帝本人的態度不同。
司馬炎是非常渴望滅吳的。
而劉備則對滅吳一事興致不高。
原因也很簡單,
司馬炎新君登基,天天受賈充等前朝老臣的氣。
希望通過滅吳來樹立威信,提高自己的威望。
而劉備作為開國之君,聲望早已到達頂點。
他倒是壓得住朝中那幫開國老臣,但以阿斗宅心仁厚的性格。
很難玩得過這幫老油條。
何況滅吳之后,又會滋生出大量的新貴。
這些都是劉備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
今日四名重臣深夜齊來,劉備心底里其實多少已經猜到了。
見劉備遲遲不語,張飛終于按捺不住,豹眼圓睜,大聲道:
“兄長!當年您怒鞭督郵時何等豪氣?”
“如今當了皇帝,反倒畏首畏尾!”
“莫非這龍椅坐久了,連當年氣吞萬里的膽魄都消磨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