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元龍那邊……”
他拍了拍李翊肩膀,“卿自當修書婉拒,莫寒了老臣之心。”
“臣謹遵圣諭。”
李翊長揖及地。
抬頭時,見劉備已坐回案前,正將一顆帶殼瓜子放入口中,嚼得咯吱作響。
李翊見此,手中茶盞輕輕放下,盞底與案幾相觸,發出“嗒”的一聲輕響。
他沉吟良久,終是開口道: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備抬眸,眼中閃過一絲疲憊:
“……子玉但說無妨。”
李翊緩緩道
“臣雖可以依照陛下旨意嗎,婉拒元龍聯姻之請。”
“然念及二十載同袍之誼,實不忍見其進退維谷。”
“今借陳氏之事,敢問陛下——”
“滅吳之后,江南當如何安置?”
其實被夾在好兄弟、與皇權之間,李翊自己也很難受。
他上交陳登書信,是為漢室江山社稷著想。
現在直犯君顏,則是在為好兄弟謀求退路。
劉備揉了揉眉心,嘆道:
“此事朕思慮再三,尚未得善策。”
“淮南地廣人稠,又毗鄰江東之地,若處置不當,必生大患。”
“況淮南諸將,素來與北方將領不睦。”
“朕也是多次出面調和兩家關系。”
“至今未得全始全終也。”
淮南將與北方將關系不睦,究其根本原因還是一個利益沖突。
還是那句話老話,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有點類似歷史上張遼與李典的關系,兩者之間涉及到了降將派與元老派的利益沖突
演義里倒是虛構了二人冰釋前嫌,同仇敵愾的大格局形象。
不過歷史上,兩人在合肥打完孫十萬之后,依然沒有和解。
事實上,曹營諸將很多都互相看不順眼。
史書原話叫,“諸將任氣,多共不協。”
意思就是曹營諸將普遍關系都不好,相互看不順眼,慪氣,彼此之間無法合作。
所以曹操只能設立護軍來協調員工關系,作為發號施令的樞紐。
最著名的就是“七護軍”。
當時曹營七將,
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昭、馮楷七人一向不和。
曹操便派趙儼擔任護軍,以此來調和七名將領的關系。
“……陛下明鑒。”
李翊微微傾身,“陳氏欲與臣聯姻,實為求一退路。”
“臣斗膽進言,太子殿下尚未婚配,何不納使其陳氏女為太子妃?”
“如此既可安江南士族之心,又能籠絡陳家。”
“此非兩全其美之策乎?”
如果使劉禪娶了陳登女兒,那么陳家也算是外戚了。
外戚其實多來幾家,反而容易形成制衡,不會一家獨大。
這不論是對拱衛皇權,還是對陳家人來說,都是兩全其美之事。
這也是李翊夾在兩者之間,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而面對李翊的這個提議,劉備卻面露難色。
他站起身來,踱了兩步,沉吟半晌,才緩聲道:
“不瞞子玉你說,其實朕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辦法。”
“只是阿斗自幼與星彩丫頭相伴。”
“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誼深厚。”
“前日益德入宮,還特意提及立太子妃之事,朕當時已經應允。”
“君無戲言吶。”
李翊一愣,神色驟變道:
“陛下待益德之情,天地可鑒。”
“然太子妃之位關乎漢室社稷,陳氏乃江南首族,不可不加以籠絡。”
“君言是也,只是朕與益德桃園結義,誓同生死。”
“豈能因勢利導,負了兄弟之情?”
劉備再次婉拒了李翊的提議。
但他這話其實也只說了一半兒。
娶張飛女兒,其實對拱衛皇權也有極大裨益。
畢竟關羽、張飛皆是軍事重臣。
只要把這幾個元老派跟劉家深度綁定,那么未來的劉家人接班便會非常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