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此,孫權心中更是焦灼萬分,當即揮袖道:
“快!快!!”
“速遣快馬至江防,問陸伯言如何應對!”
使者星夜馳騁,到長江前線,至陸遜營中,傳孫權之問。
陸遜聽罷,沉吟片刻,遂提筆修書,令使者帶回。
并囑道:
“請稟大王,遜必竭力布防,然齊軍勢大,非獨吳國可擋。”
“魏吳同盟,唇齒相依。”
“今大敵當前,魏王曹丕豈能坐視?”
“當速遣使赴成都求援,共抗強敵!”
使者歸報,孫權覽信。
看罷,乃頷首道:
“伯言之言,正合孤意!”
遂命左右備牛酒犒軍,并遣心腹大臣顧雍持國書入蜀,求援于魏。
翌日,孫權親臨江畔,犒賞三軍。
見士卒日夜修筑壁壘、操練水戰。
他執酒至陸遜等將的面前,慨然道:
“將軍勞苦,孤心甚慰。”
“今齊軍壓境,江東存亡,盡托于卿等!”
陸遜肅然拱手:
“遜受國恩,敢不盡心?”
“然此戰非獨吳國之事,魏若能出兵牽制齊軍側翼。”
“則敵勢可分,我方可乘隙破之!”
孫權深以為然,催促顧雍即刻啟程。
顧雍乃是江東大族,吳國重臣。
按理說這種級別的官員,是不應該作為出使用的。
可孫權這次卻把他給派了出去,足見孫權這一次是真的急了。
同時,他也正是想把自己這份“焦急”之情傳達給曹丕。
盼他能夠念在吳魏同盟的份兒上,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
發兵救一救吳國老鐵。
……
顧雍風塵仆仆趕至成都,求見魏王曹丕。
殿上,顧雍長揖到地,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
“魏王明鑒,劉備傾國之兵欲犯我江東。”
“吳王特遣臣前來,懇請魏王念在同盟之誼,出兵相援。”
曹丕高坐于王位上,手中把玩著一塊晶瑩的蜜糖,聞言微微抬眼:
“哦?聽使君的意思,劉備竟動用二十萬大軍?”
如果漢軍真的出動了至少二十萬人,那說明劉備這廝是真的追求畢其功于一役。
打算一發解決江南問題,而不是打拉鋸戰。
今日割一城,明日割五城那種。
再看孫權把顧雍這種級別的大臣都派出來了。
可見是真的急了。
“正是!”
顧雍頓首再拜,“齊人水陸并進,戰艦千艘,來年將順流而下。”
“吳國雖據長江之險,可面對如此龐大數目的軍隊,仍然是獨力難支啊!”
曹丕將蜜糖放入口中,甜味在舌尖化開,他瞇起眼睛。
“太尉剛從南征歸來,不知對此事有何高見?”
司馬懿自班列中出,拱手道:
“大王,此事非同小可。”
“吳若亡,則魏獨木難支。”
“劉備素有雄才,若得江東之地,其勢將不可制。”
“臣以為,必須救吳!”
他言辭激烈,目光如炬。
曹丕又取一塊蜜糖,慢條斯理地咀嚼著:
“太尉以為,當發兵幾何?”
司馬懿略一沉吟:
“漢中屯兵已久,可發精兵五萬,襲擾關中,以制齊人側翼。”
“如此,便可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緩解南線軍事壓力。”
殿中群臣聞言,竊竊私語。
曹丕卻似未聞,又伸手去取盤中蜜餞。
司馬懿目光敏銳,注意到曹丕手指微微顫抖,額角有細密汗珠,心中一動。
“大王。”
司馬懿上前一步,聲音壓低。
“蜜糖雖甘,多食恐傷身體。”
“臣觀大王近日多飲多食,卻日漸消瘦,此乃消渴之癥的前兆啊。”
曹丕聞言大笑,笑聲中卻帶著幾分嘶啞:
“太尉多慮了!孤身體康健,何來消渴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