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劉備特地下旨,減河南三成丁役。
河南地方官員在接到詔書后,或有人道:
“朝廷要的是四十萬總數。”
“河南減了,別處就要多征。”
“屆時他州郡守完成使命,獨我河南不足,豈非顯得吾輩無能么?”
于是眾官員為了自己的前程,
乃私下里決定,明面上遵旨減役。
實則在戶籍上稍作調整。
將逃亡者仍計入丁口,老弱者不除名冊。
但此舉,也遭到了河南其他官員的反對。
他們認為這種行為是欺君之罪。
何況朝廷既然已經下旨減役,說明其他州郡肯定做了相對應的安排。
咱們又何必自作聰明呢?
經過一番爭執,高層最終還是決定先按朝廷頒布的七成征發。
至于不足之數……
令各縣自行籌措。
這道模糊的指令經郡縣層層傳遞,到鄉亭時已面目全非。
潁川郡守接到文書后,立即召集屬吏:
“朝廷征役期限緊迫,每戶必出一丁!”
“郡守,陛下不是減役三成嗎?”
戶曹掾小聲提醒。
郡守冷笑道:
“減役?淮南前線等著糧草呢!”
他拍案而起,“告訴各縣,完不成數的,縣令免官!”
秋雨連綿中,差役們持著蓋有朱印的公文奔走鄉里。
汝南縣郊,督郵張郗帶著十余名衙役闖入村落,驚得雞飛狗跳。
“奉朝廷令,征發民夫伐吳!”
張郗一腳踹開茅屋柴門,屋內老嫗嚇得打翻了紡車。
村里的里正趕忙近前,顫巍巍遞上名冊:
“張……張督郵,本村適齡男子皆已登記在此。”
張郗掃了眼名冊,突然指著個名字:
“這陳大為何不來應征?”
“回張督郵,陳大上月采藥墜崖,腿骨未愈……”
“所以、所以老夫未曾將他列入名冊里去。”
“抬也要抬去!”
張郗厲聲喝道。
“朝廷就要伐吳了,耽誤了國家的征程,爾等吃罪的起嗎!”
話落,即轉頭對衙役道。
“去陳家拿人!若敢抗命,以謀反論處!”
待徭役闖入陳大家拿人時,陳大妻子含淚將家中錢財盡數奉給張郗。
只求他莫要強征他夫君到前線去。
張郗既得了錢,卻又不著急走,說道:
“某也只是一督郵,若是不能按規定交上具體數目的徭役。”
“某也得受罰。”
陳大妻子會意,又回屋將家里唯一值錢的金釵子贈給張郗。
“有勞張督郵通融通融。”
張郗側目望一眼屋內,見里面的確已經窮得拿不出任何東西,榨不出半點油水了。
這才帶人離去,并說道:
“……也罷,念在陳大的確是腿上有傷。”
“此次南征,便免了他的徭役吧!”
話落,方才帶著手下人,大搖大擺離去。
只留下陳大妻子,望了眼粒米不剩的空鍋,長長地嘆了口氣。
今晚只能指望有好心的村民,能夠接濟他們一二了。
可聽說官吏挨家挨戶,也各種理由,強征了不少米面。
也不知道他們家中還有沒有余糧。
同樣場景在各縣上演。
在陳留,縣丞發明“助役錢”,聲稱交錢者可免役。
他會上奏朝廷,說明此事。
在東郡,官府克扣民夫口糧,每日只發半份。
最甚者屬潁川,
竟將征役名額暗中加碼——
朝廷要七成,他征九成,多出的兩成竟要民夫自備干糧贖買。
潁川是老牌士族聚集地了。
中間經歷過曹操統治,然后又是大量精英階層跟隨曹操進入蜀地。
潁川地區的勢力,經過了好幾輪的洗牌。
這里整體的管理也是比較混亂的。
秋風蕭瑟,王老漢蹲在自家田埂上,望著尚未成熟的粟穗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