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初散,長江水面泛起粼粼金光。
陳登立于樓船之上,遠眺南岸。
不計其數的漢軍戰船橫亙江面,旌旗蔽空,聲勢浩大。
“報——吳軍戰船已出濡須口!”
陳登瞇起眼睛,只見遠處江面上,黑壓壓的吳軍船隊如烏云壓境。
為首一艘艨艟巨艦上,一員虎將單足踏在船頭,聲如洪鐘:
“吳將丁奉在此!齊賊誰敢來戰?”
青徐軍陣中,臧霸眉頭一皺,對身旁侄兒臧壎道:
“此賊猖狂,你去會他一會。”
臧壎抱拳領命,率十余艘戰船迎上。
兩船相距百步時,丁奉忽然張弓搭箭。
弓弦響處,利箭破空而來,正中臧壎咽喉!
“壎兒!”
臧霸目眥欲裂,卻見丁奉已揮動令旗,吳軍戰船萬箭齊發。
青徐軍不善水戰,頓時陣腳大亂。
“右翼陳表,左翼韓當,給我沖!”
丁奉大喝。
霎時間,兩支吳軍船隊如利劍出鞘,直插漢軍腹地。
“傳令蔣欽、周泰,速速迎敵!”
陳登急令。
樓船上令旗翻飛,漢軍戰船匆忙變陣。
江面頓時殺聲震天。
蔣欽率淮南水師與陳表纏斗,周泰則迎戰韓當。
戰船相撞,箭矢如雨。
不時有士卒落水,鮮血染紅江面。
“放砲石!”
陳登厲喝。
漢軍樓船上投石機轟鳴,巨石砸向吳軍船陣,激起數丈水柱。
陸遜立于吳軍旗艦,見狀冷笑:
“雕蟲小技。”
他揮動令旗,吳軍小船靈活穿梭,大船則結陣抵御。
戰至午時,烈日當空。
江面上浮尸累累,殘櫓斷槳隨波漂流。
陸遜環顧戰場,雖占上風,卻見漢軍船隊源源不斷,心生憂慮。
吳軍的人數遠不及漢軍多,即便他打出了不錯的戰損比。
可若跟漢軍拼人數消耗,吳軍依然非常吃虧。
這便是數量理念的可怕之處。
“鳴金收兵!”
陸遜當機立斷。
銅鑼聲響,吳軍戰船且戰且退。
陳登見狀,亦下令:
“收兵!”
他心中暗嘆,雖擁兵力之優,卻難破陸遜水陣。
更知河北、河南諸軍各懷心思,久戰必生變故。
同時,縱然漢軍有人數優勢,但又沒有到完全碾壓吳軍的地步。
吳國雖小,但也能動員十余萬軍隊。
這與歷史上的赤壁之戰不同。
歷史上曹操南征,動員了超過二十萬軍馬。
而當時的孫劉聯軍,總共只有四萬八千人。
其中劉備一萬、劉琦一萬、孫權三萬。
而到后來的西晉滅吳時,東吳本土已經能夠動員出二十三萬人了。
由此,你便能看出孫吳在吳地種田也是一把好手。
本位面的東吳由于沒能拓展荊州、交州,所以至多只能動員出十來萬軍馬。
可饒是如此,面對漢軍發動的滅國之戰。
肯定還是有不少吳人,打算為國捐軀,同仇敵愾的。
濡須口一戰,本就是陳登對吳軍的一次試探性攻擊。
根本沒打算和吳軍全面決戰。
歸營途中,蔣欽駕小船靠近樓船,高聲道:
“將軍,何不乘勝追擊?”
陳登搖頭:
“陸遜退而不亂,恐有埋伏。”
“且……”
他望向遠處隱約可見的幾支友軍船隊,“我軍心未齊啊。”
夕陽西下,江水如血。
這一戰,漢軍折損八千,吳軍傷亡五千,雙方皆未得大便宜。
但陳登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接下幾日,漢軍連續對吳軍發動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