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八年,三月中旬。
春寒料峭。
壽春城外,旌旗獵獵。
營帳如云,連綿數十里不絕。
河北軍、河南軍、青徐軍三路大軍齊聚于此。
刀槍如林,甲胄映日。
中軍大帳前,一面繡著“漢征南將軍陳”字樣的赤色大纛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帳內,陳登高坐帥位。
他面容清癯,雙目如炬。
一襲玄甲外罩絳色戰袍,腰間佩劍寒光凜凜。
左右列席者,皆是當世名將——河北張郃、河南高順、青徐臧霸。
還有淮南本土將領甘寧、周泰等人,皆肅然待命。
陳登環視眾將,輕撫長須,緩聲道:
“……諸公遠來辛苦。”
“今伐吳大軍已集,唯荊州軍獨攻西線。”
“吳主孫權據江自守,負隅頑抗,不知諸公可有破敵良策?”
帳中一時沉寂,唯聞帳外軍旗翻卷之聲。
忽見徐晃起身抱拳,聲如洪鐘:
“將軍,晃有一言,不知當講否?”
陳登微微一笑,抬手示意:
“公明但說無妨。”
徐晃目光炯炯,沉聲道:
“兵法云,攻敵為下,攻心為上。”
“今我大漢國力遠勝東吳,然水軍戰船不及吳軍多。”
“若能先奪其志,亂其心,則可事半功倍。”
“哦?”
陳登眉梢輕輕一揚,傾身向前,問道:
“公明有何高見?”
徐晃走到懸掛的地圖前,指向長江沿線,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晃來時見淮南有大量工匠伐木造船,木屑堆積如山。”
“不如將這些木屑排入江中,使長江上飄滿木屑。”
“吳人見此,必以為我水軍戰船無數,心生畏懼。”
“屆時,吳地百姓恐將不戰自亂。”
“吳人若亂,則必不助吳主孫權。”
帳中諸將聞言,皆面露贊許之色。
甘寧拍案道:
“妙計!吳人素重水戰。”
“若見江面木屑如云,必以為我漢軍水師已成氣候。”
說著,看向陳登,抱拳請纓道:
“將軍!末將以為公明將軍此計可行!”
陳登沉思片刻,忽展顏大笑:
“公明此計大善!”
“就依照此計辦理罷!”
話落,隨即下令:
“傳令!”
“即刻命人將伐木所余木屑盡數排入江中,并增派工匠日夜趕工,虛張聲勢!”
軍令既下,漢軍各部立即行動。
數千工匠日夜伐木,江岸鋸木聲不絕于耳。
更有兵士將無數木屑傾入長江,隨波逐流,浩浩蕩蕩向東飄去。
不數日,長江之上,木屑如雪。
浮浮沉沉,綿延數十里。
沿江吳國百姓見此情景,無不駭然。
“天哪!漢軍竟造了這么多戰船!”
一漁夫站在岸邊,望著滿江木屑,手中漁網滑落水中而不自知。
盡管吳國官方文件里,一直稱劉備政權為齊國。
但不論是蜀地百姓也好,亦或者吳國百姓也好,他們都知道劉備的江山得位極正。
是正兒八經走的禪讓流程,從劉協手中接過的。
故只有領導層才稱呼漢人為齊人,但民間百姓皆習慣稱其為漢軍。
“聽說漢軍有百萬之眾,戰船遮天蔽日。”
“這江上的木屑,怕只是冰山一角啊!”
另一名老者搖頭嘆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