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軍箭如雨下,駕船士卒紛紛中箭落水。
兀突骨恐傷司馬懿,竟以身擋箭!
司馬懿大驚,急呼:
“郎兒,避箭!”
誰知這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惡獸為食,渾身生有鱗甲,刀箭難入!
馬超雖箭無虛發,卻傷不得他分毫。
船在急流中旋轉不定,兀突骨雙腿夾舵。
一手撐篙,一手護住司馬懿,竟穩住了船身!
吳懿在南山之上,見馬超追司馬懿甚急。
恐其有失,急中生智,下令將營中牛馬盡數驅出。
漫山遍野,皆是牲畜。
西涼兵見狀,紛紛爭搶牛馬,無心追趕。
馬超厲聲喝止,卻無人聽從。
只得眼睜睜看著司馬懿渡河逃脫,懊悔不已。
兀突骨抵北岸后,當即鑿沉船筏,斷馬超追路。
魏軍諸將趕來接應,見司馬懿安然無恙,皆大喜。
司馬懿下馬查看兀突骨傷勢,見其毫發無損,驚嘆道:
“久聞南中多奇士,足下真乃天神也!”
遂重賞兀突骨,加封其為“南中虎威將軍”,賜金甲一副。
司馬懿渡河脫險后,立即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他環視帳中諸將,沉聲道:
“馬超驍勇,不可力敵,當以智取。”
遂下令道:
“諸將各分頭循河筑起甬道,暫為寨腳。”
“賊若來攻,陳兵于甬道外,內虛立旌旗以為疑兵。”
“更沿河掘下壕塹,虛土掩蓋。”
“待西涼兵至,誘其入陷,便可擊之!”
又叮囑王平道:
“王平可率弓弩手埋伏兩側,待其陷落,萬箭齊發!”
眾人各自領命去了。
卻說馬超回營,對李嚴嘆道:
“幾乎擒住司馬懿!可惜被一悍將救走,不知是何人。”
李嚴捋須道:
“吾聞司馬懿南征時,選精壯蠻兵為帳前侍衛,號‘無當飛軍’,以洞主兀突骨統領。”
“此人身材魁偉,不食五谷,以生蛇惡獸為食,身披鱗甲,刀箭難入。”
“其麾下更有藤甲軍,皆悍勇之士,不可輕敵。”
馬超皺眉道:
“……吾亦久聞其名。”
“今司馬懿已渡河北去,意在斷我關中與關西之連,當速擊之。”
李嚴起身道:
“將軍可守寨,吾引軍循河擊之!”
馬超沉思片刻,道:
“既如此,吾令龐德為先鋒,隨李涼州同往。”
次日,李嚴與龐德率軍三萬抵渭南。
魏軍依計在甬道兩側設伏。
龐德率鐵騎千余先行,忽聽一聲梆子響,連人帶馬落入陷坑。
龐德大喝一聲,縱身躍出,手起刀落。
連斬數名魏兵,步行殺出重圍。
此時李嚴已被魏軍團團圍住。
龐德見狀,奪過敵將朱永戰馬,沖入敵陣。
一刀斬朱永于馬下,殺出血路救出李嚴。
二人正欲撤退,忽見馬超率軍來援,大敗魏兵,救回大半軍馬。
日暮收兵,清點損失,折了程銀、張橫二將,陷坑中死者二百余人。
馬超對李嚴道:
“若容司馬懿立穩營寨,后患無窮。”
“不若今夜劫營!”
李嚴點頭:
“當分兵前后接應。”
于是馬超自為前部,令龐德、馬岱為后應,趁夜襲營。
司馬懿早料此計,對諸將道:
“……賊必來劫營。”
“可四散伏兵,虛設中軍。”
“待其入彀,一鼓可擒!”
當夜,馬超先遣成宜率三十騎探路。
成宜見魏營空虛,直入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