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神色平靜,唯眸光灼灼,似有烈火在內里燃燒。
其后董允溫文爾雅,面帶謙和微笑,不時向兩側百姓拱手致意。
“看見沒,咱名門出身的人,就是溫文爾雅!”
有富家子弟得意笑道。
“嘿,再怎么厲害,也沒見他殿試拿第一啊。”
“誒你!!”
富家公子被懟的啞口無言。
而第三名的州泰則是年紀稍長。
他面容剛毅,龍行虎步,自有一番氣度。
“看!那就是姜維!”
“此子好生年輕,真是了不得啊,祖墳冒青煙了!”
“聽說這姜維父親早逝,全靠母親織席撫養成人呢!”
“寒門出貴子,真乃當世佳話!”
三甲行過,人群卻久久不散,仍在熱議這開天辟地頭一遭的科舉取士。
“明年俺也要讓娃兒讀書去!”
“寒門真能出貴子啊!”
“陛下圣明!李相爺英明!”
金榜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三個名字仿佛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
漢室三興,不僅興于疆土一統,更興于人才輩出。
而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
皇宮內殿,金碧輝煌。
劉備端坐皇位上,身著十二章紋袞服,頭戴十二旒冕冠。
雖兩鬢已染霜華,但目光如炬,不怒自威。
李翊紫袍玉帶,侍立御階之下,氣度沉凝。
殿中銅漏滴答,香煙裊裊。
忽聽內侍高聲唱道:
“宣三甲進士覲見——”
殿門徐徐開啟,三道青衫身影逆光而入。
姜維為首,董允、州泰稍后半步。
三人步履沉穩,衣袂輕揚。
至御前九步,齊整跪拜,行三拜九叩大禮。
“臣等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備目光掠過三人,最終停在姜維身上。
但見這青年雖略顯清瘦,卻眉目疏朗。
脊梁筆挺,自有一番嶙峋氣度。
“平身。”
劉備溫聲道,待三人起身,又特意問姜維。
“朕觀卿籍貫,乃是天水冀城人。”
“家中尚有何人?”
姜維躬身再拜,略帶隴西口音的回答在殿中回蕩。
“回陛下,臣幼年失怙,全賴母親織席販履撫養成人。”
“母親白日市集販席,夜間燈下織履。”
“十指皆裂,方供得臣讀書識字。”
言至此,聲微哽咽,“今蒙圣恩得中狀元,實乃家門之幸。”
劉備聞言動容,不覺前傾身軀:
“……孝子出忠臣。”
“朕即刻遣羽林衛迎令堂入京,賜宅永寧坊,頤養天年。”
姜維伏地謝恩,額觸金磚:
“陛下厚恩,臣雖肝腦涂地,無以報萬一。”
抬頭時,眼眶已紅,卻強忍著不讓淚落下。
劉備頷首,目光轉向董允。
但見這青年文質彬彬,氣度儒雅,便問道:
“朕聞休昭善文,今以科舉為題。”
“卿以為此制于國何如?”
董允略作思索,從容應答:
“科舉之制,上合堯舜選賢之旨,下應孔孟有教無類之言。”
“昔察舉之制,為門閥所壟斷。”
“故有‘舉茂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之譏。”
“今科舉之試,向寒門而敞開。”
“遂使‘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天下英才盡入彀中,實乃國之良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