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青徐地區,是大漢產鹽大地,每年光是收繳的鹽稅,都能占國庫8%左右。
足見此地的重要性。
至于新定的江南,掌管江南軍的江南都督。
其轄區包括荊州南部、揚州、交州等長江以南。
李翊之所以把荊揚二州合兵,還是為了加強對此地的控制。
以荊州制揚、以揚反制荊。
其職能主要為安撫山越、開發南方。
守備長江水道。
李翊著重強調開發南方,就證明其承擔的軍事地位其實并不高。
這也是為什么李翊敢把整個江南劃成一個軍區的原因。
一方面,是荊揚二州借長江水,兩地溝通本來就很方便。
另一方面,李翊顯然是要大削江南的兵權。
不打算給江南留下重兵。
這顯然有些破壞劉備打算搞南北平衡的戰略理念了。
故當李翊提出對江南的安排以后,有政治敏銳嗅覺的人都能察覺到。
老李這還是想照顧河北人啊。
其明顯把全國主要軍事力量交給了北方人。
古代嘛,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誰掌握軍隊,誰就掌握話語權。
所以當北方人手握重兵后,其在全國的地位自然是非常高的。
當然,人老李也有理由說的。
我把軍隊留在北方,要不要防游牧?
鮮卑那么一大坨擱在地圖北方,我不得留重兵守啊?
遼東周圍高句驪、扶余、沃沮等一堆彪悍的東北人,我該不該留重兵?
河北是京兆的戰略緩沖帶,有著拱衛京師的戰略地位。
那我該不該在這里留重兵?
當然了,從現實角度講。
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北方遠比南方發達。
要不然,李翊也不會給江南都督下達的指示是,著重開發南方了。
李翊只打算給江南,留一些供他們開發土地,打打山越的兵力。
主力還是留在北方。
不然荊揚二州合并,靠著長江天險,兵權稍微重一點。
就容易在南方形成割據。
尤其兩個藩王也封在了江南。
李翊不打算給江南留重兵也有這方面的考量。
如此既照顧了北方的老兄弟,又壓制了南方不安分的勢力。
可謂是一舉兩得,一箭雙雕。
至于涼州都督,或者說雍涼都督。
其主要掌管的還是涼州軍與關中軍。
轄區就是涼州、關中一帶,以及雍州西部。
職能方面,當然主要還是為了防范蜀魏的侵略了。
但李翊下達的另一個指示是鎮撫羌胡。
維護絲綢之路,屏障關中。
言外之意,他沒將魏國太放在眼里。
也不打算在關中給更多的兵馬。
理由也很簡單,關中貧瘠,而且民族矛盾尖銳。
為了最大節省成本,李翊會縮減關中的軍費開支。
這時候遠在長安的諸葛亮可能就有話說了,你縮減關中的軍費開支。
我怎么抵御蜀魏的侵略?
李翊給出的解決辦法也說得很清楚了,那就是——
“維護絲綢之路,屏障關中。”
孔明你擅長屯田,又懂經濟。
既然能把交州那種瘴癘之地開發好,那肯定也能搞好絲綢之路。
你要自己努力,實現自給自足。
不要抱怨國家不照顧你,國家的錢另有大用。
你得為大局考慮,要多努力奮斗。
大意就是如此。
至于掌管遼東軍的遼東都督
轄區主要為遼東、樂浪等東北邊疆。
職能就簡單多了。
就是震懾高句麗、扶余,負責經營東北。
而京兆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