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愿守臣節,便隨吾同迎天使。”
孫觀與吳敦相視黯然。
良久,孫觀拱手道:
“既兄長不愿反,小弟亦隨兄同行。”
吳敦亦頓首:
“小弟亦愿隨兄長。”
臧霸大喜,執二人手曰:
“真吾弟也!”
“速點齊兵馬,往徐州邊界迎候張都督。”
三日后,沂水營精銳盡出。
至彭城地界,忽見塵頭大起,一隊玄甲騎兵如烏云壓境。
當先大將紅袍銀鎧,手持月牙戟,正是新任青徐都督張遼。
臧霸率眾將拜伏道左:
“末將等恭迎都督!”
張遼勒馬不前,冷聲道:
“本督使者何在?”
“啟稟都督,”臧霸汗顏頓首,“天使遭昌豨所害,首級懸于郯城。”
“既如此,”張遼馬鞭直指臧霸,“爾等皆泰山舊部,按罪該當連坐!”
眾將汗出如漿,伏地不敢仰視。
春陽灼灼,照得鐵甲泛光,卻照不透眾人心中寒涼。
臧霸再拜:
“末將等愿戴罪立功!”
張遼默然良久,便問:
“昌豨與爾等有結義之情,可能下手?”
臧霸昂首曰:
“昌豨雖為兄弟,陛下實乃君父。”
“霸雖粗鄙,猶知忠孝大節!”
“愿舍兄弟,而隨君父。”
言畢,解下佩刀,雙手奉上。
“霸愿為先鋒,討伐逆賊!”
張遼終于下馬,扶起臧霸:
“將軍真義士也!”
遂取節杖在手,“朝廷授我假節之權。”
“本督在此下令,即命臧霸為討逆先鋒。”
“率本部沂水營兵馬即日征東海!”
是夜,沂水營中火把如龍。
臧霸率三萬沂水營將士兵臨郯城,但見城堞之上旌旗密布。
昌豨一身玄甲立于城樓,弓弩手環列左右。
“昌賢弟!”
臧霸單騎出陣,“朝廷待吾等恩重如山,何故謀反?”
昌豨聞言大笑:
“臧兄豈不聞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當年韓信若聽蒯通之言,何至有未央宮之禍!”
“今玄德公雖善遇我等,他日天下盡定,安能容得我泰山群雄?”
“如今朝廷派遣張遼出任青徐都督,不就是要咱們交出兵權嗎?”
“在這個世道,交出兵權,就等于是自廢武功,任人宰割!”
此前說過,劉備三興漢室,對地方很多將領是沒有第一時間收回兵權的。
因為漢末的部曲大部分都是宗族部曲,也就是私人部曲。
所以收回兵權,不是你一句話想收就能收的。
其次,當時天下沒有完全靖平,劉備還需要這些地方軍閥的支持。
所以像臧霸、昌豨他們手上的軍隊,都是自己一手訓練,一手培養出來的。
當聽說朝廷要收回兵權時,自然會心生抵觸。
只不過臧霸選擇了認慫,但昌豨擔心會步韓信的后塵,選擇了在東海舉事。
“荒謬!”
臧霸揮鞭指城,“陛下乃仁德圣賢之主,豈效高祖誅功臣?”
“賢弟速開城門,念在結義之情,吾必為汝向天使求情。”
昌豨忽張弓搭箭:
“既如此,且看此箭答你!”
弦響處,狼牙箭擦臧霸兜鍪而過,直沒土中。
臧霸拔劍怒喝:
“逆賊無道!諸軍聽令——攻城!”
戰鼓震天,云梯俱起。
沂水營將士如潮水涌向城墻,卻見城頭滾木礌石如雨而下。
更有熱油傾瀉,慘呼之聲不絕于耳。
原來昌豨在東海經營數載,不僅加高城墻。
更在城堞間設暗孔無數,弩箭可從三面射出。
激戰至日落,城下尸骸枕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