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丞相病情稍緩,再作計較。”
當夜,魏軍寨中一片愁云慘霧。
而對岸漢軍營內,
諸葛亮登高望氣,見北岸星象紊亂,對姜維嘆道:
“司馬懿氣數已亂,然困獸猶斗,不可不防。”
渭水嗚咽,仿佛在為這位絕世梟雄的末路悲歌。
司馬懿躺在病榻上,時而昏迷時而清醒,口中不斷囈語:
“李翊……血債……必要血償……”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
這位老丞相的復仇之夢,恐怕再也難以實現了。
漢軍大帳內,銅鍋中熬煮的烏骨雞湯散發著陣陣藥香。
諸葛亮親自執勺,為姜維盛上一碗澄黃的湯羹。
“伯約可知,為何今日特意備此藥膳?”
諸葛亮輕搖羽扇,目光溫和。
姜維恭敬接過:
“莫非因司馬懿病倒之事?”
諸葛亮頷首,微笑道:
“……正是。”
“司馬懿聰明一世,卻參不透‘養生’二字。”
他指向鍋中藥材,“烏骨雞補血,當歸活血,枸杞明目。”
“為將者若不知調養,如利刃無鞘,終將自傷。”
姜維若有所思:
“弟子觀司馬懿,確似操勞過度。”
諸葛亮嘆道:
“其敗不在智謀不足,而在心浮氣躁。”
“滅門之仇日夜灼心,令他如困獸般急于求成。”
他輕啜一口湯羹,“用兵之道,一張一弛。”
“如同這熬湯,火候未到,終究不得其味。”
帳外秋風蕭瑟,帳內卻暖意融融。
諸葛亮繼續道:
“昔年隨陛下時,常教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為將者統領千軍,更需先治其身。”
“若連己身都不能調理,何以調理三軍?”
姜維若有所悟:
“所以先生每日必打坐調息,飲食定時定量。”
“不錯。”
諸葛亮羽扇輕點案上地圖,“司馬懿只知強攻硬取,卻不知‘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
“鮮卑之事,便是明證。”
他站起身來,在帳中踱步:
“養生如用兵,貴在持久。”
“每日調息如排兵布陣,飲食節度如糧草調度,心境平和如穩坐中軍。”
“如此方能以待天時。”
姜維忽然道:
“然先生也夙興夜寐,事必躬親,豈不也與養生之道相悖?”
諸葛亮欣慰一笑:
“……問得好。”
“然吾之操勞,如同農夫耕耘,循序漸進。”
“而司馬懿之勞心,如同山火焚林,終將自燼。”
他指向渭北:
“你看魏軍近日調度混亂,正是主將心亂之故。”
“而我軍雖按兵不動,卻士氣飽滿,此乃養生之功。”
夜幕漸深,諸葛亮送姜維出帳時,特意囑咐:
“明日開始,你亦要習練五禽戲。”
“為將者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定力。”
姜維躬身應諾。
走出大帳,但見星河璀璨,忽然明白孔明先生的深意:
真正的勝利,不在于一時得失,而在于誰能保持清醒到最后。
帳內,
諸葛亮獨對孤燈,輕撫案上瑤琴。
琴弦微顫,發出清越之音。
他望向南方,喃喃自語:
“司馬仲達,你終究輸給了自己的心魔。”
渭水湯湯,晝夜不息。
兩岸軍營的燈火,一如兩位智者的人生哲學。
一個急躁如烈火,一個沉靜如深潭。
而歷史的天平,正在這動靜之間悄然傾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