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不能做證準,您還不行嗎?就憑碳纖維、石墨烯這兩件新材料,您就已經妥妥的是院士了。”
劉華笑了笑:“這個頭銜既是榮譽也是責任啊。”
“還是您看的清楚。”副校長敬佩的說:“有些人就看見榮譽了,挖空心思的想讓自己戴上這個頭銜,他這個資歷不夠、成績不夠,不想著多用功卻想著走旁門左道。”
副校長搖搖頭:“我看他們這輩子都懸。”
劉華沒予以評論,點看了就要到物理系了,而副校長要往另一個地方走,在前面岔道口兩個人要分道揚鑣。
副校長笑著說:“十月份您可得留出空檔來,別太忙了,到時候還要參加大會,等正式宣布了,學校里面還要給你們慶功,這既是你們的榮譽,也是學校的榮譽。”
實際上沒過幾天,工程院就找劉華開會了,商量這次的人選問題。
劉華都感覺有一些莫名其妙,自己是被選舉人,怎么能找自己來商量人選問題。
去了以后才發現,不止他一個人,好幾十個人,大家商量的一份名單,同意的就都通過,不同意的也要提出理由。
大家交鋒特別激烈,這不僅僅是榮譽的問題,還關系到資源的分配,自己的師兄弟多了,氣勢也就足了,那么將來在研究項目上,爭搶的力度也就大了。
劉華基本上都是投的同意票,不同意的,他也沒有直接反對,而是棄權,總的來說,他覺得第一屆的院士的選舉還是很嚴謹。
最后,相關領導看著劉華說道:“劉教授,你今天好像沒有什么不同看法?”
“我覺得這次選擇很嚴謹,至于有幾票棄權票,是因為我對這個人不大了解,所以輕易也不敢說出反對意見。”
“那最后您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劉華點點頭:“我提兩個人啊,我覺得這兩個人應該有資格成為院士。”
“哪兩位,您說?”
劉華站起來說道:“第一位是發明青蒿素的屠先生。”
“青蒿素不是他一個人發現的,那是集體的智慧。”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不足以體現她一個人的科研能力,她要成為院士的話,還需要繼續努力。”
這個意見竟然有很多人贊同,劉華搖搖頭:“在座的諸位很多是大項目負責人,哪一個大項目的成功不是集體的智慧,那為什么你們還成能成為院士,我們之所以要選舉院士,就是為了體現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屠先生在青蒿素方面的研究難道不足以體現她帶頭人的作用嗎?”
有個生物學帶頭人說道:“可是青蒿素的作用并不是很明顯,在抗瘧方面,奎寧等藥物的作用同樣明顯,所以青蒿素我認為并不是多大的成功。”
劉華看著他:“看樣子你并沒有了解這方面的國際時事,現在非洲瘧疾疫情嚴重泛濫,而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統計,傳統的由西方發明的那些抗瘧藥物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耐藥性,這時候,瘧疾病人需要一個救世主一樣的藥物。”
有人問道:“還沒有經過驗證,你怎么知道青蒿素就一定對非洲瘧疾疫情有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