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之前領導沒問我的時候,我就沒有說,我想到下一批次還會有增補,跟相關部門提議一下,先去非洲那邊進行試驗,一旦有效果,下一批次進行增補的時候,我會對她進行提名。”
“屠教授的論文不夠。”
劉華立刻反駁:“我的論文更少,還有很多項目壓根兒就不能寫論文,論文不能成為一個院士評選的硬性條件,如果要加上這一條的話,我相信很多人會寫出毫無意義的論文,理科和哲學結合起來的論文都算好的,他能把馬列都加進去。”
組委會的領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但是要找出一個普遍適用的方法這是比較為難的,論文作為條件,是大家都認可的,這一點我看就不必更改了,但是可以加上后面條款,如果確實做出了杰出貢獻,可以對論文方面放款要求。”
劉華這才點頭同意,繼續說道:“還有一位,魔都冶金所的李愛珍先生,李先生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我覺得這一次就可以加上她。”
有人反對的說:“她的背景有些問題啊。”
“有什么問題,她是愛國的,為國做出貢獻的。”劉華沒好氣的說:“人家在專業研究方面沒有問題,在成績上面也沒有問題,你們非要用各種各樣的條件去硬卡她,那不如把我也卡了好了,我還只是個高中畢業生。”
領導安慰道:“劉教授,你不要著急,咱們這是第一次院士評選,或有錯漏也是在所難免的,以后我們會漸漸補全各種機制,關于你提議的屠先生和李先生的事情,我們會慎重考慮的,畢竟還是要報請上級部門批準。”
“就是,老劉你著什么急啊。”另一位比劉華年紀要大多了的教授笑著說:“在咱們這群人當中你算是年輕的,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勢,你往后的年頭好長著了,可以起到督促作用。”
由于劉華的堅持,兩年以后的院士增選活動當中,兩位先生被選為了新的院士,不知道有沒有了他們的心結,反正了了劉華的心結。
這上一輩子不僅僅是劉華,很多網民都覺得屠先生是受了委屈了,這么大的能力,卻連一個院士都給評不上,網民們也覺得這些規則過于教條了。
十月份的時候,正式報告出來了,劉華當選了院士,而且是兩院的院士,根據劉華上輩子的了解,這樣的人一共也不過才三十多個。
慶功宴過后,劉華回家跟自己媳婦兒商量:“看樣子,我以后要多把精力用在科研和教學上,畢竟兩院院士這樣的榮譽太重了,我不能不做貢獻啊。”
柳霏霏笑著說:“你不是一直在做貢獻嗎?”
“總感覺一個院士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做買賣上,有點兒不務正業。”
柳霏霏玩笑的說:“你什么時候做過買賣,公司的業務你什么時候負責過,你一向都是只管研究,其余的瑣碎事務都有專人負責。”
“這么說我的工作重點不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