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離都沒怎么看到那家伙。
“今天要做的就是制作鍋爐和支架,然后嘗試將它們組裝起來。”
鍋爐的制作方法比較簡單,陸離打算用之前,混合了橡膠的竹筐當模具。
只要在地上挖出相應大小的土坑。
再將陶泥糊弄在土坑的表面,然后放入橡膠竹筐,按壓出相應的形狀。
之后再用小上一號的橡膠竹筐。
在表面涂抹上一層陶泥,并將其修整光滑,再用樹枝支撐著放進那個土坑里面。
這樣中間來間隙。
就是他需要而鍋爐了。
至于鍋爐的蓋子……陸離則是打算等將鍋爐做好后,再用鍋爐的上邊的沿當做母胚。
印在泥土上形成完全貼合的形狀。
再用刻刀進行修整。
在凹痕兩邊挖出相應的卡槽,以及抹平中間區域的泥土,就可以直接進行澆鑄。
當然。
環形凹槽中間抹平的區域。
會比外面的泥土位置低上一些。
這樣在澆鑄蒸汽鍋爐的蓋子時,它才能形成上面的頂蓋。
“還有密封層的降溫部分,如果不弄上這個,就算橡膠中的水份壓的再干,它也承受不住蒸汽鍋爐內,傳遞出來超過一百四十度的高溫。”
哪怕蒸汽的熱量不及炭火。
但黃銅在導熱性方面非常不錯。
若是蒸汽鍋爐內的蒸汽,溫度長時間都達到一百三十度以上,那么作為密封圈的橡膠墊就會被熔化。
從而失去了密封的效果。
因此。
陸離決定在鍋爐的蓋子附近,澆鑄出一個水槽,可以往里面添加上一些水。
然后利用水的揮發。
來綜合鍋爐內部傳遞出來的高溫。
至于蒸汽鍋爐的出氣孔,則在鍋爐上方的蓋子上面。
由兩根在澆鑄的時候,就固定在上面的黃銅管,延伸出來分別連接在兩個氣缸上面。
然后氣缸又固定在金屬支架上面,與鍋爐相互連接在一起。
同時陸離還打造了兩個金屬鉤,從鍋爐的蓋子上穿過,將蓋子與蒸汽鍋爐緊密的貼合在一起。
哪怕后續鍋爐內的溫度升高。
蓋子也不會被內部的高壓蒸汽頂起來。
之后是從氣缸里延伸出來的連桿,中間被一個稍大一些的帶孔金屬片,穩定在金屬支架上。
而在與飛輪連接的中間。
又有一個可活動的金屬支臂,能夠在飛輪轉動的時候,將晃動弧度完全抵消。
不過和這些相比起來,與螺旋槳連接的萬象連接桿,則要稍微復雜一些。
被需要將飛輪的動力。
通過齒輪傳動出來。
然后再將齒輪的轉軸,和萬象軸進行連接,并通過萬象軸改變轉動力的方向。
從橫向轉動。
更改成豎向轉動。
最后再在傳動軸的末端,添加上一個金屬制作的扇葉,以及控制傳動方向的操控桿。
一艘由蒸汽機動力系統驅動的船只。
就算是成功問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