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并沒有著急回去,而是在將這一棵枯樹,用斧頭砍倒之后。
就帶了一截往松樹林走去。
然后在不遠處的竹林,收集了一些竹筒,在松樹上面割出一些口子。
收集上松脂。
想要織布機好用,那么木頭的表面就不僅要打磨光滑,同時還需要刷上一層“漆”面。
不過漆樹不好找,而且陸離也并不確定,自己對漆樹過不過敏。
因此他就選在和木船一樣,用熬煮過后的松樹脂,來代替漆樹分泌出來的漆汁。
做完這一切。
他才帶著木頭回到水上庇護所。
然后用繩鋸先將圓木,給分成一寸和兩寸的厚木板,再將其切割成手臂粗細的木條。
相比起上次的織布機,陸離打算搞個占地面積更大,同時織布效果也更好的。
這也是為什么。
他會預留三天時間的原因。
如果只是制作之前那個1.0版本的,哪怕是加上尋找木頭的時間,也絕對要不了一天的時間。
畢竟之所以制作第一次的時候。
會消耗那么多人的時間,完全是因為手法太過于生疏。
但現在可就不一樣了。
陸離對于雕刻刀和刨子的使用,早就不是那個時候的自己可以比擬。
很快。
第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不過陸離也已經將2.0版本的織布機,大體的框架部分給制作得差不多了。
首先是就是放置的支架,以及上面織布的框架部分,還有可以上下擺動的活動臂。
這東西的主要作用。
就是為了將固定在框架上的細線,分成上下兩個組,并且在腳踩踏左右兩個踏板時,讓分成兩個組的排線上下交替。
這樣就不用像之前的織布機。
需要手動的旋轉那根,帶有凹槽的分線橫木,就能輕松的實現排線的上下交替了。
關鍵是。
這織布機的長度有兩米,寬度也達到了一米五,可以直接織出一整塊一米五的布匹。
而且這個織布機還有單獨的壓線器。
能更加容易的掌控,穿線之后的橫線松緊,避免織出來的布匹軟硬不均勻。
畢竟壓線太松了。
布料之間的間隙就會更大,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叢林里的樹枝勾起棉線來。
甚至是被直接扯斷了。
而太緊之后布料又會非常的“硬”,穿在身上肯定不會舒服,并且還有可能會影響手腳的活動。
不過第一天陸離并沒有進行組裝。
畢竟他只是將這些零部件,初步的分割出來,挖出了相互固定榫卯凹槽。
還沒有進行更加細致的打磨。
當然。
直播間里的觀眾,也通過這些零部件的尺寸,以及它們的數量。
發現了一些端倪。
知道這次陸離制作的織布機,與之前使用火絨草織布時,制作出來的那臺有很大的不同。
至少在尺寸。
以及復雜程度上是這樣。
只有張光明看著這些零部件里,陸離之前嘗試組裝過的兩塊木頭,總感覺自己似乎在哪里見過。
但一時之間。
他又想不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