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在周圍老百姓的手里找糧食,如果要是你進入江南或者其他的產糧區,那應該能找到糧食,可熱河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能找到十幾萬軍隊吃的糧食嗎?這一點日本人知道的很。
最近國民政府也得到了一些消息,大量的糧食從日本和高麗國運出目標就是東北,這說明他們不會寄希望于搜刮糧食。
“接著說。”
吳副部長表示自己理解了剛才說的。
“我的新兵訓練是三個月,既然這四五個月的時間打不了仗,那么我所有在訓練營里的新兵,都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士兵,到時候我手下合格的士兵至少要有三萬多人,一半的人要駐守各地,一半的人會集中在我的手里,這還不包括其他各位長官給我的支援,據我所知目前正在路上,大約有四個團將近一萬人。”
李紹義雖然都是紙上談兵,但是吳副部長也有自己的腦袋,結合手底下的人搜集到的情報,李紹義所說的這些事兒百分之九十都有可能會實現。
一個不小心,這小子手底下有三萬多人了。
“看來給你個師長都有點屈才了。”
吳副部長給自己點上了一支煙,然后扔給了李紹義一根,說明認同了之前李紹義所說的,這絕不是胡扯。
“那還不是您老人家一句話的事兒,我接著往下說,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征兵活動從不會停止,訓練營里每走出一名士兵,至少就有兩名以上的人進去繼續訓練,那么我手下的人會越來越多,等到戰爭開始的時候,至少有三萬多人可以戰斗,而且還有三到四萬人在接受訓練,以我們之前和日本軍隊的戰損比,哪怕把我這三萬人都給拼光了,日本的幾個野戰師團還能剩多少呢?”
李紹義說話的時候,吳副部長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復興社所收集到的情報,所有七十二旅的人,在跟日本人作戰的時候,戰損比達到了驚人的一比十,甚至還有一比十五的時候。
把李紹義手底下的這三萬人給拼光了,按照這個比例,日本人調動的這幾個師團都死光了,恐怕還要倒欠李紹義幾個師團……
“戰爭可不是你這樣算算數就行的,還要結合各種各樣的實際情況。”
吳副部長已經被李紹義說中了一半了,但是心里還是有些不放心。
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兒,自鴉片戰爭到現在,我們跟外國的大規模沖突,那就沒有勝利的時候,這次李紹義獨自戰斗日本幾個師團,哪怕是所有的書面數據都在這里,還是不怎么相信。
“我知道戰爭不可能是所有的紙面資料,但是我已經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在跟日本人作戰這件事情上,沒有人比我獲得的勝利多,難道您不想試試嗎?試試那種昂頭挺胸,可以正視外國人的社會,這可是一場改變我國歷史的戰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