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低光速黑洞的技術要求太高,人們并沒有這項技術。
那么……還有哪種方法,可以讓“醫生”相信己方的誠意和決心?
強壓下心中的憤怒,恥辱和不甘等種種情緒,理智重新占據了上風。于是劉文耀陷入了長久的思考之中。
虛擬會議室之中已經開始了稍顯稀疏的討論。有人提出可以銷毀所有科學資料,建立一個****的政權,以宗教的名義宣布科學研究非法,由此來遏制科學的進步,達成將人類限制在地球上的目的。
可是這個提議很快就被否定。原因很簡單,歷史已經證明這種方法不可行。中世紀時代的歐洲,火刑與宗教裁判所都未能阻擋人們對科學的向往以及科學的進步,更何況現在這些已經經受過文明洗禮的人們?
有人提出破壞地球生態,強行降低生產力,令人類陷入終日只能為溫飽奔波的生活狀態之中,以此打斷科技的進展——科學研究是很昂貴的事情,沒有足夠高的生產力作為支撐,科學根本無法進步。
但這個提議也很快被否定。原因很簡單,這根本沒有用處。發展生產力同樣是人類的本能。無論環境如何惡劣,人類總能適應,總能再度將生產力發展起來。并且,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又有人提出了更多匪夷所思的方案,但所有方案都被否定。
在長久的傾聽之中,劉文耀腦海之中逐漸明悟:所有試圖從人類內部制造阻礙來限制科學進步的嘗試都不可行。因為所有來自內部的阻礙都將被解決。唯一可行的方案便是來自外部的限制。
一個以人類現有的科技實力無法打破的外部限制,只有這樣的限制,才會讓“醫生”真的相信人類文明已經從“惡性腫瘤”轉化為了“良性腫瘤”。
他隱隱約約抓住了點什么,但那想法仍舊不甚清楚,無法形成完善的邏輯。
此次會議總計召開了數個小時的時間。之后,會議宣布解散,相應的資料也發布到了每一名與會者手中,下一次會議要在三天之后召開。
劉文耀就自己那個隱隱約約的想法開始了更進一步的思考,并在太空軍內部有權力參與此次會議的人之中召開了更多次的小型會議,開始就這個猜想進行探討。但很遺憾,直到開始舉行第五次正式會議,那個猜想都沒有浮出水面。
在某個平常的日子,一份太空防御申請書擺在了他的辦公桌之上。
申請書的內容很簡單,一顆直徑大約有十幾米的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根據計算,該小行星對人類城市有一定威脅,所以要在太空之中將其擊碎。
這是太空軍的日常防務活動,并沒有什么稀奇的。幾乎每年都會有幾份這樣的申請。這一次,劉文耀同樣批準了。
于是,兩天之后,實景畫面之中,劉文耀清楚的看到,一枚星際導彈準確的命中了那枚小行星,將其在距離地球數千公里的地方擊碎。數萬顆小型隕石飄飄灑灑的沖進了地球大氣層,為地球之上的人們帶來了新一次的流星雨。同時,為了防止誤傷,所有位于隕石前進路徑上的航天器都提前做出了規避。
看著這一幕,劉文耀忽然間想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