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研討會在何正奇的主持下召開。與以往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無論何正奇還是其余與會者身上都背負著很大的壓力。
幾十個爆破點已經全部布置完畢,威懾計劃已經可以展開。但因為這里始終未能拿出足夠令人滿意的自我限制方案,導致威懾計劃不得不再度延期。
便在這種情況之下,劉文耀開始了自己的講述。
“我將此計劃命名為‘流星’。流星計劃的內容很簡單,發射數以千萬億計,乃至更多數量的堅硬金屬物體到地球近地軌道和同步軌道之間,令其充斥滿地球附近的所有星際空間,并令它們環繞地球運轉。當然,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行摧毀所有在軌衛星、基地、空間站等航天器。”
在講述這段話的時候,劉文耀的心在隱隱滴血。但他的神色仍舊平靜,話語聲也嚴肅而冰冷,沒有絲毫因為情緒變化而帶來的可以被人察覺到的波動。
這個計劃已經先期通過了太空軍內部的研討和審核,確認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正因如此,劉文耀十分確認這個計劃是行得通的。而現在,所有與會者很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計劃的本質。
虛擬會議室之中出現了短暫的平靜。便連何正奇也出現了片刻的呆滯。
所有人都清楚知道,如果地球周邊的星際空間真的被數千萬億個,乃至更多數量時刻以數公里到十幾公里運行的“流星”所占據,將會出現什么情況。
這將意味著,人類被徹底封鎖在了地球之上,完全無法離開。不僅無法離開,便連通訊衛星、觀測衛星等正常民用的航天器都將無法布置。
所有位于地球附近星際空間的航天器都將被摧毀。沒有任何人造設備可以幸存。那里將成為一片真正的混亂之地,沒有人可以從哪里穿越。
良久,一名專家才似乎喃喃自語一般:“不,這行不通的……我們還可以通過發射核彈清理掉它們……”
“我們無法清理掉它們。”劉文耀冷冷道:“沒有任何已知材料可以阻擋如此之頻繁密集的轟炸。星際導彈一離開大氣層就會被摧毀。哪怕我們能及時在它被摧毀之前將其引爆,它也最多只能清掃僅僅幾公里方圓內的‘流星’,相比起整體,簡直九牛一毛。就算我們有足夠多的核彈用于清掃‘流星’,在‘流星’被清掃完之前,整顆地球的生態也早已毀于一旦,所有生命都已死去。”
另一名專家低聲道:“可是,封鎖星際空間不意味著我們的科技進步會停止。‘醫生’可能會擔心未來我們會有足夠先進的科技將其清掃掉。”
劉文耀并未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何正奇已經代替他做出了回答。
何正奇喃喃道:“封鎖星際空間,同樣意味著我們的科技被封鎖。”
科技越進步,對數據的需求便越多。而許多高能物理試驗完全沒有辦法在地球上做,而是只能在無重力或者微重力,以及擁有特殊環境的宇宙空間之中做。如果連星際空間都無法進入,這些實驗該如何去做?
沒有這些實驗所獲得的數據,物理猜想該如何驗證?新的理論該如何提出?科學……如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