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簡單直觀的影響,失去了空間望遠鏡,人類如何觀測深空?如何探查宇宙深處?難道要靠那些嚴重受到光污染以及大氣干擾的地表望遠鏡?可是就算它們有足夠的精度,面對無數“流星”的干擾,它們也什么都拍攝不到。
人類的科技,將始終被限制在現有水平上,甚至會開始倒退。哪怕有某個天才科學家提出了某個天才的科學創意,它也會因為無法驗證和無法應用而胎死腹中。
要清理掉“流星”群,重回宇宙空間,就必須要有更高的科技。
要有更高的科技,就必須先清理掉“流星”群,回到宇宙空間。
這是一對互為因果的矛盾,這是一個死結,一個人類自己主動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死結。人類將用這個死結來向“醫生”證明自己的誠意,謀求能繼續在地球這顆小小星球上茍延殘喘。
“但是,但是……在互相撞擊之中,這些‘流星’會不斷損失,有的會逃往宇宙空間,有的會墜入地球成為真正的流星。月球、太陽,乃至其余行星的引力也會擾動它們,令它們源源不斷的損失。總有一天,地球周邊會恢復安寧。”
劉文耀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但根據計算機模擬,在初始‘流星’數量為兩百萬億億枚——這個數量,可以確保從近地軌道到地球同步軌道的所有空間中,平均大約每十立方米的空間就有一顆‘流星’——的時候,綜合考慮自身撞擊導致軌道改變,其余星體引力影響,乃至太陽光壓等所有因素,恢復到以我們現有科技可以穿越的空間環境,也需要足足六千七百萬年。”
虛擬會議室中一片安靜。
劉文耀慘淡笑道:“六千七百萬年前,恐龍還是地球的主宰。這個數字太大了,時間太長了,長到對我們幾乎已經失去了意義。我們在座諸位,有誰能保證人類在星際空間被封鎖的情況下,能順利延續這么長時間嗎?能一直繁衍到那一天嗎?”
不,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不要說六千七百萬年,哪怕這個數字縮小一千倍,一萬倍,變成六千七百年,又甚至一千年——有誰能保證一千年之后人類文明還存在著?
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甚至,何正奇可以斷言說,在一萬年之內人類滅絕是極大概率的事件。
虛擬會議室之中再次出現了長久的沉默。良久,何正奇有些僵硬的擺了擺手,低聲道:“散會。”
劉文耀知道,何正奇會對自己的提議進行更進一步的驗證。如果確實如此,那么……這個提議,就會成為與“醫生”談判時的籌碼之一。
會議結束,劉文耀站起身來,看了看身后與自己一同參加這次會議的同事和戰友們,許久沒有說話。
良久,他才嘆了口氣,道:“回去都準備一下撤離事宜吧。這太空軍……說不定以后就真的沒有了。”
很顯然,如果要在星際空間內布置流星群,太空軍就必然會被裁撤掉。
人們俱都心事重重,各自無聲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