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雖然季聽不生氣,但是他也不想,也沒必要再繼續縱容這種惡劣的行徑。
在季聽、曹院士、基地總負責人周振國三人與最高層進行深入權衡與商討后,一個決定形成了。
三日后的晚間七點,華國《新聞聯播》準時播出。
在播報完國內要聞后,畫面切換,主播用沉穩而自豪的聲音說道:“下面播送一則本臺剛剛收到的消息。日前,我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項目‘太初裝置’傳來捷報,在可控核聚變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階段性突破。”
畫面隨之轉入提前錄制好的新聞片段,背景是充滿科技感的太初實驗室控制大廳,工作人員井然有序。
季聽出現在鏡頭前,他穿著潔白的研究服,面容依舊奪目,只是略瘦了些,眼神卻一如既往透著超越年齡的沉靜從容。
他沒有過多渲染情緒,而是用清晰嚴謹、又便于大眾理解的語言,簡要介紹了此次突破的關鍵點:“我們成功實現了高參數等離子體下能量約束時間的指數級增長,并首次在實驗環境下,使得能量增益因子q值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無限接近并短暫觸及了科學界公認的‘能量平衡點’這一關鍵閾值。”
“這意味著,我們人類距離點亮‘人造太陽’的夢想,只剩下最后一步之遙,為我們最終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規模化應用,奠定了最為堅實、不可或缺的基礎。”
他的敘述平靜而有力,沒有夸大其詞,但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
科學界的人一聽就明白,這所謂的‘階段性突破’、‘無限接近能量平衡點’究竟意味著什么。這表明華國不僅沒有失敗,反而已經一只腳牢牢踏入了終極能源殿堂的門檻,將其他競爭對手遠遠甩在了身后!
更讓某些人瞳孔地震的是,季聽在研究服的左胸口袋上方,清晰地別著一枚徽章——
圖案上,是極光下的科考站主體建筑和一艘破冰船,那是華國北極黃河科考站的標志性徽章。
季硯執剛一看到,就驀地笑了聲。
正在聚精會神盯著電視的看的姜家三口唰的轉過頭,姜明德問道:“怎么了,你笑什么?”
季硯執悶笑不止,整個人都跟著發顫:“我笑,笑他還是這么會氣人。”
同一時間,鷹國北極科考站內,丹尼爾猛地從椅子上彈起來:“fck!!!!”
極致的憤怒和被戲耍的屈辱感充斥在他的胸口,當場開始發瘋,甚至用咖啡杯砸向了屏幕。
鷹國和米國的的情報部門和高層同樣氣瘋了,這枚徽章如同一個響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他們臉上。
季聽的確去過北極,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而他們,動用了外交施壓、情報監控、甚至差點采取了強制行動,卻連對方的衣角都沒摸到,反而被對方輕而易舉地金蟬脫殼。
如今更是以這樣一種無比張揚的方式,嘲笑著他們的無能,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這條新聞如同在沸騰的油鍋里潑進了一瓢冷水,在國際上再次引發了驚天動地的震動。懷疑論調瞬間啞火,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難以置信的驚呼、重新評估以及暗流涌動的恐慌與合作試探。
仍被留在華國的伊萬諾夫將軍在酒店房間里看完了新聞轉播,背后瞬間沁出一層冷汗。
他無比清晰地認識到,季硯執當時那個故事所隱含的分量究竟有多重。一個已經掌握了如此接近終極能源技術的國家,其未來潛力和戰略威懾力是難以估量的。伊萬諾夫再次為自己當時的果斷決定感到慶幸,若是當時一念之差……后果不堪設想。
就在這波全球性震蕩尚未平息之際,短短一個月后,又一則爆炸性消息以不同尋常的方式提前泄露——
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赫然提前在網絡上曝光,而排在首位的,正是季聽的名字!
這似乎正印證了季聽曾經說過的那句話:「如果我們能成功地研究出可控核聚變技術,到了那個時候,華國會重新定義科學界的最高榮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