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個半傻不傻的小子,估計也沒誰家姑娘會看上他,這輩子娶媳婦也難!
廟里的老和尚人其實還不錯,也是本地人,廟后面也有菜地,地也是在村里承包下來的。
以后老和尚死了,廟和地,這些就都會傳給初一。也算是這孩子此生有一個安穩的營生了。
王初一這么個腦子不好的孩子,也強求不到更好的出路——現在這樣就算是不錯了。
當時老村長還唏噓了一番。不過初一的爹媽都不在世,外人能幫的也不多,做到這個份上已經算是到頭了。
山上的廟香火不算太好,但十里八鄉的就這一座廟,所以香火錢總也多少有一些。
村子里平日誰家舉喪白事,也都算廟里一份,請和尚過來念經超度什么的。倒也能賺到仨瓜倆棗的——陳言的老太太去世的時候,王初一就跟著他師傅來家里忙活過。
再加上廟里還有一塊地,平日里種種菜什么的。
加起來,算是衣食無憂,養活師徒兩人還是沒問題的。
王初一出家后,陳言回來遇到過他,跟他聊過。
這小子其實還不太懂什么出家不出家的——他腦子里其實沒啥概念。
在他看來,覺得自己就是認了廟里老和尚當師傅,跟著后面學手藝。
平日里在廟后的菜地種種菜,打打水,伺候伺候老和尚起居。念經什么的都算是學手藝了。
老村長幫忙跑手續,想幫著把那座野廟跑個證出來,以后就不算野廟了。但跑了好幾年,沒辦成。
最后老村長干脆一拍腦袋,來了一個曲線救國。
既然沒證,那廟就是野廟,老和尚也是假和尚,對吧?
后來弄了一個收養手續,讓老和尚收養了王初一。
所以在法律上,老和尚其實是王初一的養父。
這樣的話,承包土地的那個合同上添上了王初一的名字,以后廟和地,都能傳到他手里。
·
陳言遇到初一,倒是并不奇怪。
村里的傳統,過年之前,廟里的和尚會到村里來化緣。多年的香火情分在,快過年了,村民也愿意舍出個仨瓜倆棗的。
哪怕是不給錢,也會給一些食用油或者米面什么的結個善緣。
不過往年都是老和尚帶著初一來村中化緣才對,今天卻看見王初一在這里形單影只的。
“你師傅呢?”陳言笑著問道。
“師傅……病了。”初一搖頭,慢吞吞道:“他三天沒下床了。師傅說,再不來化緣就過年了,沒有正月里上門討要的道理。”
陳言皺眉:“生病了……去醫院瞧過了么?”
“沒有,村里的醫生去看了一眼,給掛了水,說躺幾天看看。”王初一慢吞吞的回答。
他小時候腦子燒壞了,就落下這么一個反應慢的毛病,說話也都是慢吞吞的樣子,陳言倒是習慣了。
他想了想,伸手去拉了一下初一的挎包,從里面摸出一張貼上了二維碼的卡片來。
這年頭,和尚也與時俱進了,化緣如果不帶二維碼,是別想拿到錢的——現在人基本不用現金了,哪怕是在農村,用現金的也是越來越少。
廟里的老和尚是有個手機的,以前化緣,都會帶著一個貼了二維碼的卡片,如今這個卡片卻是給初一帶著了。
陳言摸出手機來,掃碼,打過去一千塊錢。
“天冷還下雪,早點回去。”說著,陳言頓了頓又繼續道:“你師傅的病,如果不見好的話,就去醫院看看。你如果遇到麻煩了,就來村里找我。”
“嗯,好。”初一點頭,然后想了想,認認真真道:“謝謝小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