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書院的年輕教習】(8800字)
初一天沒亮就從床上起來了。
常年在山上破廟養成的作息習慣和生物鐘,讓他的作息起居時間非常的固定且準確,根本就不像這個年紀的城里的年輕人。
拉開窗簾的時候,外面的天都還沒亮。安安靜靜的環境讓他其實還有一些不太習慣——若是在山上破廟的話,這個時候已經可以聽見山下村子里傳來的公雞打鳴和土狗吠叫的聲音了。
鄉下就是那樣,天沒亮的時候,只要一家雞叫出聲來,很快整個村子家家戶戶的雞就都會跟著叫——那個環境,你就算想睡都睡不下去。
洗漱完畢后,初一很快就出了門。在后院的大廚房食堂里刷了自己的學院卡,打了一份早餐:饅頭+雞蛋+白粥。
初一快吃完的時候,才看見有其他的禪修課的學員走了進來。
這已經是初一來到這個“落云書院”的第五天了。
縱然腦子不算聰明,他也漸漸的明白了,陳言把自己送來的這個地方很不簡單。
這里的那些學員,年紀都比自己大很多,而且身份都好像很不一般。有的是開公司做生意的大老板,有的是大公司的高管,有的則是退休的官員。
這些人每天也和自己一樣,禪修冥想,做早課晚課,每天粗茶淡飯,住小單間……
初一其實一直不太明白:這些有錢人,他們圖個啥?
不過傻子的好處是,想不明白的事情也不會鉆牛角尖,轉眼就丟到一邊不去想它罷了。
倒是禪修班上的其他學員,看見書院里居然來了這么一個年輕人,就都有些好奇。
這些身價不菲的學員們,都算是飽經世故的人精,只是稍微觀察一下就能看出,這個叫初一的年輕人,絕不是什么有錢人家出來的少爺,而是那種真正的底層草根階層。
穿著樸素,生活習慣的簡樸甚至是簡陋,也絕不是故意裝出來的。
言行談吐,也仿佛是沒見過什么世面的樣子。
一些人精也開始揣測這個叫初一的年輕人的來歷。不過后來楚可卿來禪修課上講了一次學,有意無意的透露出,初一是她門下的年輕弟子,這才打消了眾多學員們的疑惑。
初一上的是一個初級禪修班,從最基本的打坐靜心,然后學了一些呼吸吐納的修身法子。他學起來很認真,練得也很勤奮,每天早課晚課都從來不遲到缺席。
甚至就連晚上回到房間里后,也都是坐在床上打坐練習到午夜才睡覺。
每日打掃衛生,洗衣做飯,他也不聲不響,一絲不茍的完成。
那些禪修的學員里,一些有錢人自然會忍不住叫苦,但初一卻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對他而言,這樣的所謂的清苦生活,和山上破廟里的貧窮相比,已經算是好得太多了。
至少這里的房間有空調,不像在山上破廟里,住著那個墻壁單薄的舊瓦房,這寒冬臘月的天氣下,晚上睡覺前要燙好了暖壺抱著才能入睡。半夜起身,還要凍得哆哆嗦嗦的去外面茅房,偶爾還要半夜起來伺候老和尚,給老和尚房間的爐子填火……
哪像這里,那溫暖的房間里,就算穿著單衣也絲毫不會覺得冷。
至于早課晚課,初級班的很多學員都熬不住打坐兩個小時的苦,對初一這種當了幾年和尚的人來說,這種事情,簡直就是毛毛雨了。
何況,他練那個冥想靜心的東西,居然跟他的性子頗為貼合。傻子么,腦子里本來就沒有太多雜念,很快就能入定,然后進入靜心冥想的狀態。
這個早課晚課,初一倒是反而練得沉浸其中,還嫌時間太短。
反而是每天下午的講學,初一聽得就有些吃力了。
禪修班每日下午的講學,其實不是叫人修煉,而是講一些哲學的學說,東方傳統的一些修身養性的理論——類似于文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