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猜猜,在戛納反響很好的意思,就是沒有拿到獎嘍?”
馬尋這話一出,葒姐也跟著笑了。
“果然,什么事情都瞞不住你。”
沒錯,所謂的反響很好,其實就是沒拿到獎的美化說法。
李大導演帶著這部電影,去了一趟戛納,原本他是抱著很大希望的,結果愣是連根毛也沒得著。
這位大導演肯定十分的生氣。
更要命的是,這顆粒無收的戛納之行,也對這部《臥虎藏龍》產生了重大的打擊。
要知道這部電影可是要在美國上映的。
現在沒獎,哥倫比亞公司會不會還對這部電影有極大的信心呢?
沒獎這件事,落在李大導演的身上,那就是他本將心向明月,奈何外國的月亮不照他呀。
當然了,咱們也得公允的說一句,李導最終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國籍,他后來成為好萊塢大導演,也還是一個中國人。
這一點值得表揚。
可他也確實抱有著一種,對西方跪舔的姿態。
以及,他總是想著東西方文化做融合。
馬尋對李大導演的這個心態,是很不認同的。
因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美國好萊塢的電影終將走向衰落。
這是必然。
就算馬尋不是一個穿越者,他也能確定這件事。
他真的是有充足的理由。
那就是,電影說到底是文化的一種,而要說到文化,美國其實是個文化沙漠!
肯定有很多人不相信這件事,因為就當下而言,全世界最流行的就是美國文化。
但實際上,這就是美國文化必然完蛋的根本原因。
這甚至是一個完美的閉環邏輯。
美國本身沒有文化,這個國家都沒有歷史,哪有自己的文化。
所以,美國的文化說到底就是歐洲文化的延伸。
而后來又摻雜了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
如果一直這樣交流融合,那這個文化也還不錯。
可惜,美國在二戰后太強了,而且,不僅僅是其經濟雄霸全球,文化也跟著攻城略地。
好萊塢就是其文化進攻的旗手。
而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
好萊塢在不斷的將全球電影同質化!
在未來,除了我們中國電影,全球電影基本上都是好萊塢的啦,就算不是好萊塢的資金的,那也是好萊塢的味兒。
歐洲電影被干死了,幾乎消失了。
簡單的來說,就是美國文化殺死了自己的母體歐洲文化。
就跟好萊塢滅掉了法國電影一樣。
法國是人類電影的發源地,但后來法國電影幾乎消失了。
于是乎,最恐怖的結果就出現了。
因為美國實際上就沒有自己的文化,而它又殺死的自己的母體!
馬尋在二十年后看到的就是這樣的結果,好萊塢在不斷的衰落,每年出的那些片子,越來越沒法看。
就算是賺錢的超英電影,那都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很多人分析各種原因,可大多流于表面。
但實際上,根本原因就是上面所說。
美國沒有自己的文化,可它又刨了自己的根。
到了最后不就是這個結果嘛。
可我們中國電影不同!
因為我們中國文化有根兒。
就好像在二十年后,我們還可以搞《黑神話·悟空》!我們還可以拍《哪吒》!
《西游記》《封神榜》等等的……
我們那可愛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太多的瑰寶!
對方沒根兒,我們有根兒。
所以我們肯定會贏!
回到李鞍導演的身上,他所做的這些……馬尋當然看不上了。
你根本就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