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數碼進化
……
“青鸞的數字生命體模塊,是以碳基生物為藍本構建的。”
“通過合成蛋白質接口,實現碳基與硅基生命的協同運作!”
吳文全神貫注地分析著相關內容。
合成蛋白質接口,堪稱連接碳基結構與硅基結構的關鍵紐帶。
碳基結構以生物蛋白質等有機分子為基礎構建。
硅基結構則以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等無機物質為依托搭建。
從本質上講。
它就是將生物領域中蛋白質的獨特功能、信號傳導機制等。
與硅基結構所擅長的信息處理、邏輯運算能力進行有機結合的媒介。
碳基與硅基協作!
意味著打破兩者原本相對獨立的界限,讓它們能夠相互配合、協同運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超越單一生命形式能力的功能。
吳文在內景推演。
深入剖析碳基和硅基實現協作的原理與方式。
發現其核心在于信息交互。
其一,是生物信號到數字信號的轉換。
以合成蛋白質接口中的生物傳感器為例,它就像一位敏銳的“信號轉換官”。
就比如在青鸞這個數字生命體中,生物傳感器里的蛋白質能夠敏銳感知周圍環境中的化學物質濃度、溫度、壓力等變化,并將這些生物信號精準轉化為數字信號。
這就如同人類用眼睛看到光線變化,大腦將其轉化為視覺信息一般。
而生物傳感器則把生物層面的感知,轉化為硅基結構能夠理解的數字代碼,從而實現碳基結構對環境感知信息向硅基結構的傳遞。
—
其二,是數字信號到生物指令的轉換。
反過來,硅基生命經過處理和分析后得到的數字指令,同樣可以通過合成蛋白質接口轉化為生物指令。
例如,通過合成蛋白質接口,將數字指令轉化為生物蛋白質能夠識別的信號,引導細胞進行相應的修復、合成等生物活動,實現硅基對碳基行為的調控。
此外。
對于能量轉換與存儲,合成蛋白質接口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它具備能量轉換和存儲的功能,能夠將碳基生命產生的生物能,如atp等能量分子所蘊含的能量,通過特定的能量轉換機制,轉化為硅基結構能夠利用的電能。
或者,將硅基結構儲存的電能通過相應的能量轉換裝置,轉化為碳基結構所需的生物能形式,如驅動細胞內特定生化反應所需的能量。
它就像一個“能量轉換樞紐”。
確保兩者在能量方面能夠穩定協作,實現能量的靈活轉換和高效利用。
功能融合方面!
首先是感知與計算的融合。
碳基結構具有強大的感知能力,能夠敏銳感知到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細微變化。
而硅基結構則擅長快速、精確的計算和分析。
通過合成蛋白質接口,將兩者的優勢完美結合起來。
……
經過一番推演分析。
吳文已然明白。
碳基結構與硅基結構的融合,正是青鸞接下來要進化的方向。
對于這種融合,吳文可是有著豐富經驗的。
佛教的《金身》秘法,不就是將血肉和金屬粒子融合,進而形成活性金屬之軀嗎
更不用說,基因算力系統、離子編程系統、神經指揮系統……
這些碳基結構體內的系統,和硅基系統在功能實現和信息交互方面有著一定的匹配性,通過合理的設計和接口構建,就可以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協作。
所以,在吳文看來,青鸞的這個進化方向毫無問題,而且很值得自己深入參悟,自己也幫助青鸞更快地實現進化。
吳文伸出一根手指,輕輕觸碰了一下青鸞的小腦袋。
根據他剛才的探查,眼前的這只青鸞雖已化形而出,但它真正的根基,還是隱藏在大地山脈之中、根系四通八達、體型龐大的鎖山甲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