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時間分割,念頭!
……
虛擬空間“番禺城”。
吳文緩緩探出手。
虛擬空間里,“陳云”的身影瞬間被他攝取過來,懸浮在他面前。
吳文凝視著眼前這道身影,心中暗自思忖。
這可是代表著陳云五十年來的算力資源。
若是能被一個人完整吸收,那就相當于得到了陳云五十年來的所有記憶和能力,直接擁有了陳云半生的閱歷與智慧。
當然,這并非毫無風險。
吸收這代表陳云五十年來的算力資源,有一個極為關鍵的條件。
倘若自身意志不夠堅定,吸收之后極有可能導致自我意識消失,最終反而變成另一個陳云,完全被陳云的思維和記憶所主導。
—
吳文伸出五根手指,對著“陳云”的身形從上而下緩緩劃過。
剎那間,他就好像被數千把鋒利的刀片同時切割一般。
“陳云”的身影瞬間發生了變化,竟被分割成了五千零四份!
接著,吳文再次抬手劃過。
“陳云”的身影又被進一步切片,變成了一萬零八份。
—
吳文之所以這么做,
是因為他要將“陳云”的“念頭”提取出來。
若將陳云這五十年的算力,比喻成一個超級電腦的處理器時間。
那么他這種將其切片的行為,就相當于把陳云的思維能力,切割成無數個時間極短的思考片段。
這就如同把計算機處理器的計算時間,分成很多個小分段進行運行。
這種形式,在計算機領域中,有一個專屬名詞,
叫做:處理器時間片輪轉的精細化分割!
時間片輪轉,通過將處理器計算資源劃分為毫秒級片段,實現多任務調度。
簡單來說,可以把處理器想象成一個超級快的廚師,而時間片輪轉,就是讓這個廚師能夠同時處理多道菜的方法,大大提高效率。
吳文將“陳云五十年算力”切割成一萬零八份。
每一份都對應著能夠處理一個小問題的能力。
也就是說,“陳云”的算力被切割后,相當于可以同時處理一萬零八個小問題。
而這每一份切片。
也就對應著“陳云”的一個念頭。
“念頭”!
是吳文自身信息化后,參照佛教的“一念化萬千”理念,參悟出來的修行之法。
然而。
在吳文進行推演分析時發現,這種修行之法,存在著眾多致命的缺陷。
其一,認知過載。
若念頭切得太碎,思維會被分割成無數細小的片段,導致難以整合和梳理信息,最終陷入“分析癱瘓”。
其二,自我消解。
過度依賴這種計算式的思維,可能會逐漸喪失原本的“直覺”,變得過于理性和機械,淪為純粹的機器或計算工具,失去了人性!
其三,時間感知錯亂。
長期處于“一念萬念”的狀態,會混淆現實與演算,難以分辨自己究竟是處于虛擬空間還是現實世界,對時間的感知也會變得扭曲。
其四……
由于,吳文沒有正統的“念頭”修行之法,所以只能憑借自己的摸索和嘗試,來一點點的解決這些問題。
—
再次對‘陳云’進行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