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斷電話后,阿杰莉娜的思緒飄回了過去的訓練時光。那些旨在磨滅情感的訓練,此刻卻讓她的內心泛起了一絲漣漪。
這種異樣的感覺讓她感到陌生。在此之前,她從未體驗過這種莫名的情緒波動。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
伊斯亨特所在的賓館內,距離蘇躍身份曝光已經過去了三個小時。雖然cia最高長官菲利普馬克剛剛才掛斷電話不久,但此時他又再次打來了電話。
“伊斯。”菲利普馬克直截了當地說道,“我們的智囊團已經得出了結論。”
“對我們最有利的策略是,一邊與華夏合作,一邊追究蘇躍重返華夏的責任。”
“我們會盡快將這一決策公之于眾。”
“伊斯,這是我們的絕佳機會,千萬不能錯過,明白嗎?”
菲利普馬克嚴肅的語氣凸顯了這件事的重要性。自從蘇躍對米國造成了深遠影響后,米國一直處于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社會各界都在竭力維持這種平衡,生怕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無法收拾的局面。
沒有人愿意看到那樣的結果。而現在,蘇躍身份的曝光反而成為了一個突破口,這正是伊斯亨特這支“外交”隊伍來華原本的任務目標。
“我明白。”伊斯亨特堅定地回應道,“我們會竭盡全力去逮捕蘇躍。”
蘇躍以張奇的身份在米國掀起軒然大波后便消失得無影無蹤。能夠繼續追捕蘇躍,正是伊斯亨特所期望的結果。
得到伊斯亨特的肯定答復后,菲利普馬克沒有再多說什么,直接掛斷了電話。緊接著,米國國內便爆出了一系列新聞。
“蘇躍是華夏間諜?他來到米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為了挑撥兩國關系!所謂正義之士的丑陋行徑!”
“蘇躍還是張奇?他到底有何企圖?”
這些新聞如同輪番轟炸一般沖擊著米國民眾的視野,引發了巨大的轟動。普通人對于這種莫名其妙的陰謀論總是充滿好奇,而這種好奇又讓他們愿意相信蘇躍是有所圖謀的。
許多人選擇性地遺忘了“張奇”在米國做出那些事情的起因。如果不是因為扭約警署的栽贓陷害,蘇躍怎會走到這一步?然而,這些已經不重要了。那些能夠看透真相的人,在網絡上被一致視為蘇躍的同伙,遭受著無盡的謾罵和攻擊。
這樣的聲音不僅在米國流傳,也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擴散。許多人開始對蘇躍進行口誅筆伐。
“蘇躍是個陰謀家,誰也不知道他接下來會做什么。現在應該提高警惕……”
“不能放任蘇躍的行動,他就像一顆不受控制的核彈!”
“怎樣才能約束這樣的人?如果他想要挑起戰爭,我們恐怕一無所知!”
這樣的言論在網絡上肆虐。雖然在華夏這種風氣相對較弱,但不少人也開始了解到一些內幕。即使他們不相信蘇躍真的會挑起戰爭,但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二月二十五日,米國正式在聯合國對華夏提出了指控。
“隱藏國際通緝犯,并散布對我國不利輿論……”
“現在要求華夏必須交出蘇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