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落地后,一下舷梯,就看到了姜明尚和姜思夏。
從哈城過來,天寒地凍,而粵州卻是溫暖如春。
下飛機的時候,周博身上還披著軍大衣,對面的姜明尚一件單衣,姜思夏更是早早穿上裙子。
周博哭笑不得,一邊脫掉軍大衣,一邊尷尬地說道:“這邊真暖和呀!”
姜思夏笑道:“這里是粵州,你這身行套可用不上!”
“用不上就放起來,在龍江省全靠它了,你是不知道那邊有多冷!”
“龍江省是不是到處都是雪呀,能滑雪嗎?”
“能是能,可惜我不會。”
“我會呀,下次帶我去吧!”姜思夏興奮的說道。
“沒問題!”
三人聊了幾句,周博話鋒一轉,說起了工作上的事情。
“晶圓工廠進展怎么樣?”
姜明尚嘆了口氣,“一切要從零開始,比較困難。”
周博點點頭:“萬事開頭難,這個晶圓廠建起來,集成電路發展才算進入規模化。”
按照一五計劃,將在粵州建設大型晶圓工廠,以及上游的硅片廠。
之所以建在粵州,而不是滬江,是為了方便供應港島方面的需求。
去年,揚子江電子廠一共生產50萬塊各類芯片和集成電路。
這個數量聽起來不少,但以后世標準,只能算‘車間級’產量。
真正的規模化生產,那是動輒以億為單位,在后世,夏國一年生產的芯片就超過三千億塊,這還是在光刻機被卡脖子的情況下。
一五計劃的目標,是年產量達到一千萬片。
這依然遠遠無法和后世相比,但在這個時代,已經足以傲視全球了。
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大型晶圓廠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揚子江電子廠的生產模式是‘車間級’的,要建大型晶圓廠,很多流程和設備要重新優化。
再加上廠房建設,工人培訓,都要從頭開始,工作量不是一般大。
三人坐上一輛吉普車后,直奔粵州北郊,那是粵州工業新區所在。
第一站,周博沒有去晶圓廠,而是去了它的上游工廠,硅片廠!
所謂硅片廠,就是將硅礦提純為高精度硅的工廠。
之前滬江廠用的硅晶圓,都是從毛熊進口高純硅,然后在進一步提純。
但隨著芯片產量提升,從毛熊進口已經無法滿足需求,而且還受制于人,建硅片廠勢在必行。
一個小時后,吉普車來到粵州北郊。
沿途看到連片的工地都在動工,熱火朝天的景象和哈城工業區一般無二。
事實上,此時此刻,全國有數十個這樣的工業區正在大干快上。
很快,車輛駛入一個工廠內,一片簇新的廠房出現在眼前。
這里就是粵州硅片廠!
周博四周一看,這么短時間能把廠房建好,進度算是十分驚人了。
來之前已經通知過,一群人正在廠區內等候,其中還有幾名毛熊專家。
下車后,眾人一番寒暄。
周博注意到眾人的表情有些異樣,尤其是幾名毛熊專家,都板著一張臉。
之所以請毛熊專家來,是因為夏國從來沒有建過硅片廠,周博也不可能一直耗在一個工廠里。
所以要利用一下毛熊專家的經驗。
周博主動挑起話題,“羅曼諾夫同志,反應爐安裝好了嗎?”
羅曼諾夫是第一次見到周博,在毛熊軍工界,周博是大名鼎鼎的存在,現在看到周博如此年輕,羅曼諾夫心中暗暗吃驚。
同時,周博還是硅片廠的名義總工,也就是,周博雖然不在現場,但在技術上,卻有最高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