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再三,舉陳國之財,可事唐幾回”
陳王高聲道,語氣變得激烈:“楚唐之間有小國十幾,多弱于吾國,以唐之智,豈會舍易而取難”
“此等小國,旦夕可滅,明年此時,大王還會存僥幸乎”孟奇正襟危坐,雙手放于膝蓋,言辭同樣變得激烈!陳王臉色一板:“吾常聞說客愛以大言唬人,莫非蘇先生欲效法他們”
他并不像其他國君一樣稱孤道寡,而是自稱吾,顯得對禮法不太重視,言下之意是,蘇先生你們乃有才之人,不要自降身份,與說客為伍。
孟奇表情肅穆,只是看著陳王,一言不發。
對于這次的會面,雖然林霄沒有幫助他們,避免六道輪回之主克扣善工,他們早就預演推敲過多次,江芷微等人亦是神情嚴肅,不露半點笑意,殿內一時鴉雀無聲,氣氛沉凝。
陳王輕吸口氣,正色道:“楚唐雖如虎狼,然吾國已依附于楚,既斷了后顧之憂,又得抗衡強唐之援,何危之有”
縱使跪坐,孟奇的腰背也挺得筆直,聞言搖頭:“若楚唐克制,少興刀兵,則此勢可久,然今時兩國常有沖突,邊境生靈涂炭,各自受損,無有益處。”
“雙方皆無利之事一長,必有變化。”
陳王稍微變化了坐姿,由斜靠變成端坐,似乎專心了不少。
孟奇恍若未見,轉而問道:“若唐棄楚攻陳,大王如何自處”
陳王不見畏懼,淡然鎮定:“據城自守,待楚之援軍,雙方互為盟友,楚必不會坐視不理。”
若楚國拋棄盟友,其余小國怕是都會轉向唐國,它的處境將愈發艱難,所以陳王絲毫不懷疑楚國派強者救援的可能。
孟奇沒有反駁這點,露出一絲微笑:“若楚唐在陳地交戰,則涂炭的生靈非屬自身,還能掠奪礦山良田、天材地寶、人口才俊,豈不比過往有利”
“以大王之見,是舍有利就無利,還是趨利而逐之”
“如是再三,舉陳國之力,可守幾次”
“滅亡只在旦夕之間,大王還視而不見”
他聲音漸漸拔高,鏗鏘有力!
陳王深吸了口氣,似在壓抑憤怒:“楚能攻唐地而救陳,不用在此交戰。”
圍魏救趙之故技耳……孟奇不動聲色道:“兩國交戰日久,邊境諸城皆是守備森嚴,大地殘破,難見收獲,而唐國則能長驅直入,掠奪陳地,然后趕在楚國強者深入前退回夾擊。”
“如是再三,舉陳國之財,可事唐幾回”
陳王高聲道,語氣變得激烈:“楚唐之間有小國十幾,多弱于吾國,以唐之智,豈會舍易而取難”
“此等小國,旦夕可滅,明年此時,大王還會存僥幸乎”孟奇正襟危坐,雙手放于膝蓋,言辭同樣變得激烈!
陳王怒目而視,手按劍柄,但良久之后,他長嘆一聲,起立拱手:
“先生對天下之勢果真洞如觀火,大國如巨石,未曾聞兩石時常碰撞而中央之卵能幸存者,先生可有教我”
他態度誠懇,顯然對陳國局勢早就有所了然。
孟奇對此毫無驚訝,因為陳王既然請自己幾人入宮,就說明他了然處境,剛才只是試探自己等人對局勢的把握而已!
他端起面前青銅酒盅沾了口酒,藉此組織接下來的關鍵說辭。
放下酒盅,孟奇緩緩開口:“舉國內附楚唐之一乃永絕‘后患’之策,然陳國貴族可做而大王不能做,貴族歸附,尚可保全封地采邑,大王能保住陳國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