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他也有些累了。
第二天,李毅到了辦公室,薛鵬已經給他沏好了茶,又按照慣例給李毅放了幾張報紙。
李毅坐在辦公桌上,看起來報紙。
這是他的習慣。
從來了西原之后,李毅每天都會把省里面和全國的幾張重要報社的報紙都讀一讀,了解一下國內的情況,另外就是看看有沒有什么特別的事發生。
今天李毅看的速度很快,大致看了一番后,準備進入當天的工作。
可是下一秒,李毅卻忽然看向了一則報道,報道內容并沒與什么特別的,寫的是國外的緬地發生了地震,這個消息李毅是知曉的,而讓李毅關注的是,上面的記者寫的名字是寧小雨。
李毅沒想到,對方竟然去了緬地,那邊還有余震的可能。
想了想后,李毅還是給寧小雨撥打了個電話,結果無法接通,李毅也就只能作罷。
但他心里也在留意寧小雨的動向。
現在的西原縣已經徹底加快了工業化改革,哪怕是楊興民要從中阻攔,但引入的企業還是越來越多,很多創新科技的公司,都選擇加入到西原當中。
而反觀北川縣那邊,也在大力地推動經濟的發展,兩個縣城的競爭越發激烈了起來。
梅北春沉聲說道:“李縣長,北川縣那邊現在的補貼力度太大了,一些公司來咱們這邊,很快也就被引入到了北川縣那邊了,咱們這邊最近招商引資的企業都少了不少,咱們是不是也要有一些動靜?”
梅北春很擔心李毅,畢竟李毅現在在身上還有一個代字,只要這個代字沒有去掉,那李毅隨時都有可能被替換。
“不用著急,北川縣吃不下那么多的,現在已經到了極限了,如果他們再這么搞下去,那邊的房地產都可能面臨崩盤,而且補貼的力度過大,到時候稅收補貼就是沉重的壓力。”
李毅還是搖了搖頭。
哪怕是現在西原縣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李毅依舊不愿意主動降低自己的補貼標準,因為這個標準對西原來說,是最好的,相對在稅收方面能承受住,再加上西原縣引入的企業都有選擇性,所以,基本上都不用擔心補貼方面帶來的麻煩。
“對了,還有一件事,李縣長,現在楊興民這邊好像有了新舉動,他似乎也想要引入別的企業了,是光伏產業,我聽說已經是有了眉目了。”
梅北春匯報了兩句。
李毅頓時皺眉,沉聲說道:“現在這個項目還不成熟,怎么能現在就引入?”
“他不知道什么時候找到了省里面的一位副省長,據說現在已經得到了省里面的支持。”
“我覺得這個項目也的確不錯,畢竟這是清潔能源技術,也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啊!”梅北春反問李毅。
他對楊興民的這個引入的企業,還是贊同的。
李毅擺了擺手,“這個項目目前不適合,但是可以看一看他引入的是什么公司,咱們再看要不要跟進。”
梅北春不解問道:“李縣長,這個項目有什么缺點嗎?我覺得是個不錯的技術。”
李毅正色道:“光伏技術現在不成熟,哪怕是有不錯的前景,可是很容易就被鉆了空子,甚至是引起民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