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許峰進采購科,雖然用了短短一個月就轉正,大家也只是驚奇沒人羨慕啥的。
畢竟住在這個院里大多都是軋鋼廠的正式員工,更別提一大爺二大爺還是廠里的核心技術員工。
但許峰在街道辦上班那就不一樣了,一轉正那就是領導。
大家嘴上都喊著工人光榮,可實際上呢,誰不愿意當官?
劉海中七級鍛工都不滿足,愣是想方設法的鉆研想當個車間主任,哪怕是副的也行。
可這個老小子一沒管理能力二沒渠道,他一輩子就只是個緞工。
一聽許峰在街道辦上班,平時接觸的人不是科長就是主任,差點沒把這老小子氣的暈過去。
跳過這個小插曲,街坊鄰居把注意力放在一大爺手上的牛皮紙袋上。
人家當領導是人家的事,以后自然是能打好關系打好關系,有人情在以后才好意思上門求人。
眼下自然是即將到手的糧油票更重要,也不知道今年每人口糧定量增加了沒。
“那就按往年的順序,挨家挨戶的到我這兒領票。這個月每人的口糧定量是重體力勞動者每月35斤,輕體體力勞動者27斤…”
一大爺這句話說出來。院兒里所有人立馬炸開了鍋!
“什么,一個月40斤我家都快吃不飽飯了,現在直接降了5斤讓我們怎么活!”
重體力勞動者一個月35斤聽起來不少,但這35斤不可能全部都是細糧糧票。
再加上廠里的工作強度大,沒有油水,只能多吃點糧食填飽肚子,有的時候說不定還吃不飽呢。
這一下子一個人的定量少了5斤,原本就拮據的日子,怕是要過得更加緊緊巴巴的。
愣是吵了半天,最后被三位大爺扯嗓子給壓住。
“每人每月的定量都是上面定的,你們在這跟我吵有什么用。
現在正是咱們國家飛速發展的關鍵時候,大家勒緊褲腰帶咬咬牙,困難的日子一定會過去的!”
誰不希望每個人的定量能增加一點,但要結合實際情況。
聽完一大爺這么慷慨激昂的演講,大家也都知道吵也沒用,因為不只是他們這樣大家都是這樣。
排隊按順序領糧票,點清楚之后拿回家放到最安全的地方。
這要是弄丟了,估計得餓一個月的肚子。
定量少了就找個機會去黑市把細糧票換成粗糧票,日子總有過下去的辦法。
分發完糧票各自回家,閻解成晃著他那個大腦袋瓜子又有了新的算盤。
“爸你說許峰現在已經去了街道辦上班,那他那個正式崗位不就空了下來,有沒有可能讓我給頂替上。”
廠里的每份正式工作那都是有數的,一個蘿卜一個坑。
閻解成雖然在食堂混了份臨時工,但要是一輩子都沒有空缺的話,他就一輩子別想轉正。
除非對廠里有重大貢獻又或者有渠道,很顯然這兩樣他都不符合。
“他一個正式員工怎么可能突然就去街道辦上班,這小子跟咱說沒背景看來是沒對咱們說實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