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港島經濟騰飛,影視圈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影響力遍及亞洲,還有歐美那邊。
港島明星藝人的片酬,自然而然水漲船高。
而代言費用,差不多是根據片酬來定的。
也就是說,此時港島女明星的最高代言費用,差不多就是在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左右。
而且一簽最少兩年,實際上一月的代言收入,很少有超過十萬港幣的。
當然,明星代言很少只代言一種產品。
基本上,名氣越大的明星,身上背著的代言就越多。
可眼下的港島,和內地流量時代的明星沒法比。
代言數量稀少,一年的代言收入很難超過五百萬。
分攤到每月,連五十萬港幣都不到。
這樣的收入狀況,和溫壁霞的帶貨收入,自然有差距,而且隨著時間流逝差距還會拉大。
可就是如此,艷芳初聞也嚇了一跳。
帶貨一事,自然是武鋒鼓搗出來的。
在他手下的文娛關聯公司,帶貨已經形成常態。
剛剛加入影視公司,還沒有多少收入的新嫩藝人,以及情感熱線的員工,都將帶貨作為兼職的首選。
沒別的原因,工作輕松收益還很不錯。
要是做得好,帶貨收益甚至比薪水都高。
同時,帶貨的經歷,也能連帶著鍛煉她們的口才,以及臨場表演能力。
別的不說,經歷過街頭帶貨,起碼演繹相關角色,不說輕而易舉,也是沒多大難度的。
通菜街,是她們最大的表演舞臺!
事實上,一條通菜街,已經不足以滿足眾多帶貨主持的需求了。
洪興西貢堂口,有意擴張地盤。
當然,堂口擴張地盤的方向,沒有一流社團的堂口存在,并沒有掀起江湖大戰的想法。
像是溫壁霞這樣的當紅明星帶貨,自然不會跑去通菜街折騰,而是已經升級成為了給品牌帶貨。
剛開始,主要是給武鋒手下的小制衣廠帶貨。
小制衣廠的精品a貨服裝,在港島可是相當流行的。
不過可惜,很快就出現了跟風的家伙。
畢竟,港島精品a貨服裝市場,還是挺大的。
單單就是各大一流社團進貨,就不是一個小數字。
事實上,這些跟風服裝廠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社團的影子,誰都不是傻子。
這么大一塊蛋糕,不可能全部都讓武鋒手下的小制衣廠吞下,就是港島的那幾位服裝大王都不會答應。
好在,武鋒從來就沒有想過,霸占港島的精品a貨市場,能夠壟斷洪興旗下地盤的市場已經足夠了。
他真要是不管不顧的話,借助鵬城那邊的巨型工廠,輕松就能將整個港島的服裝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可就是如此,在港島的那家小制衣廠,因為出產的精品a貨服裝質量過關,加上良好的信譽,依舊霸占了很大一塊市場。
不是每一家a貨服飾制造廠,都像武鋒這樣,對于質量把關極端嚴格的。
當然,武鋒之所以還留著小制衣廠,主要還是推廣自己的品牌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