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中的技術實力毋庸置疑!
就算他限于修理廠的硬件不夠,無法做出武愛國需要的東西,也可以向軋鋼廠的徒弟們尋求幫助。
這又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兒!
事實上,他做得很好。
當半個月后,武愛國再次來到農場的時候,劉海中拿出來了讓他滿意的齒盤。
“劉部長,這次做得很好!”
仔細檢查了一下成品,武愛國相當滿意。
在修理部部長辦公室里,他直接問道:“能不能開模做到量產?”
“問題不大!”
劉海中自信道:“雖說圖紙上的齒盤尺寸和正常自行車齒盤有些差異,可技術還是不差的!”
顯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他也是做了一些功課的。
“好好好,若是這次的新型自行車成功了,劉部長你的功勞可是不小,甚至可能直接更進一步!”
武愛國滿臉開懷,倒也不介意透露一些信息。
“原來是新型自行車!”
劉海中恍然,眼中也露出希冀的光芒。
他對于升遷,可是特別感興趣的。
事實上,在農場工作這段時間,他也不是沒有了解過修理廠那邊的情況。
有些公開的秘密,是瞞外不瞞內的。
廠子里的那些產品,原來不是廠長提出來的,而是保衛科武科長率先提出來,然后由廠長鼓搗出來的。
要是換個人,估計工廠內部就有閑話了。
可武愛國的話,那就只有佩服了。
什么叫做上陣父子兵,這就是最好的詮釋了。
誰能想到,作為鼓樓修理廠立廠根基的手工制煤器,是武愛國這么個小年輕想出來的。
事實上,蜂窩煤早就出現了。
京城這里,甚至還有專門的蜂窩煤廠。
只是,追求機器化大生產,結果產量卻很一般。
將北方鄰居在工業方面那一套學得很足,自家鼓搗出來的制煤機器粗糙笨重,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對能源的消耗也是相當驚人的。
在這之前,沒誰想過蜂窩煤的制作,可以通過簡單的手工機械完成,只能說太不接地氣了。
當然了,武愛國有想法還不行,必須得有人幫忙打造出來,才能看出實用性如何。
偏偏,親爹武志是一位五級鉗工!
然后,就有了鼓樓修理廠的開門產品!
接下來,武愛國又提出了人工以及機器聯合的方式,通過修理廠鼓搗出了小型的聯動制煤器。
這玩意,家庭使用不合適,卻是相當適合街道小作坊生產制作蜂窩煤。
再一次走在了別人前面,修理廠就靠著這兩項產品,足足紅火了好幾個月時間。
據說,單單東城區這邊,去年最后幾個月,手工制煤器就賣出去了上千臺!
很顯然,不管是大雜院還是四合院,又或者新興的筒子樓宿舍,都不缺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