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在,他已經能夠將勁氣離體攻擊,做到常態化了,攻擊距離以三米為佳。
另外,隨著時間流逝,他又探究到了一些應用之法。
似乎,和精神連接之后的氣血,得到了提煉和升華一般,能讓他做出許多武俠小說里才能做到的動作。
飛檐走壁輕輕松松,翻山越嶺如履平地,拳腳指掌開碑裂石不在話下。
加上敏銳的危險感知,在緬國北部的群山峻嶺,還有茂密叢林之中如魚得水。
他并非孤家寡人!
除了冒險帶上妻兒之外,剛開始身邊還有三位加入農場的退伍兵。
他們耐不住農場平靜的生活,是那種喜歡尋刺激的存在,遲早都會離開。
又佩服武愛國的實力和表現,只是稍作猶豫就被說動,跟著武愛國一同來緬國北方闖蕩。
等拿下第一塊地盤,紅星農場那邊,又有新的退伍兵以及知青加盟。
六六年以后,紅星農場和周圍的農場,開始陸陸續續接收全國各地趕來的知青。
紅星農場還算好的,其余農場的情況可不怎么樣。
不僅缺乏足夠的勞動力,最主要的是缺少有技術的工匠,還有比較完善的發展規劃。
前文提過,武愛國之前主持的紅星農場,處于地廣人稀的邊境地帶。
距離縣城,足足超過了五十公里!
除了上頭撥付的開荒物資和口糧,其它什么都缺。
就是那些簡陋的農業工具,上級單位可不負責提供,都需要自己弄出來。
武愛國的工匠手藝還算可以,起碼他打造的農業工具,在紅星農場的生產過程中用起來效果不錯。
許多初來乍到的知青,哪里受得了開荒的苦?
聽說了武愛國的事跡,加上有人刻意引導,主動投奔的著實不少。
事實上,包括紅星農場在內,還有上級部門都心中有數,卻沒有做出攔阻的舉動。
強扭的瓜不甜!
這樣的人,根本就不會安心種地,勞動積極性和勞動效率不高。
既然有新的出路,又何必當惡人?
有了退伍兵,又有了沖勁十足的知青,基礎班底就成型了,再加上地盤里的當地百姓,已經能夠組織起來形成一定的戰斗力。
而六七年,則是武愛國的勢力,迅猛發展的一年。
主要原因,是緬國爆發了相當嚴重的,針對華人群體的舉措。
導致八十萬緬國華人不得不離開家園,到處尋找新的落腳之處。
武愛國所屬勢力,大量招收了這樣的華人群體!
他們大多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同時會講華語寫漢字,融入進來并不是多么困難的事情。
然后,以退伍兵和知青為骨干,大量華人青年為主要班底,組建一支支以連排為單位的作戰隊伍。
一邊發展農場,一邊訓練軍事技能,一邊則是親自帶隊瘋狂清理周圍的村寨勢力。
只花費了半年時間,席卷方圓三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面的所有武裝勢力全被打崩完蛋。
而武愛國手下,則掌握了能夠駐扎一營人馬的大型農場十五座,一連人馬的中型農場四十五座,還有能夠駐扎一排人馬的小型農場一百八十座。
當然不可能齊裝滿員,不說有沒有這么多人口供養,單單就是槍械都收羅不到這么多。
緬國北部區域雖然不缺槍彈,可單靠繳獲可不成。
購買的話,雖然價格相當便宜,卻也是一筆不小開支,除非開啟刮地皮模式。
發展到了這等地步,他感覺已經達到了此時能夠掌控的極限了。不管是人口還是兵力又或者是財政狀況,都不允許他繼續擴張下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