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工廠,在國內支援的工程師以及工人師傅的努力下,正以驚人速度建立。
電話電報,還有電力供應都在迅速實現常態化。
除了街道上自行車少了點,簡直和國內的工廠區沒多少差別。
這,就是武愛國帶著十幾萬人,通過兩年多時間,還有國內的支援建設而成。
如此驚人的組織運營能力,還有統籌規劃手段,以及高效的執行力,簡直不似凡人。
而當代表團成員,知道武愛國之前,還是滇省紅星農場場長的時候,心中的惋惜有多強烈可想而知。
經過接觸,就是在戰略大局,還有具體的軍事指揮方面,武愛國顯露出來的能力也相當出色。
自從起兵以來,連番側應聯盟主力進攻取得勝利。
不僅聯盟主力一口氣打到了緬國老巢外圍,武愛國的西北分區也迅速擴張到了五萬平方公里面積。
偏偏,這家伙還沉得住氣。
并不與聯盟主力爭奪主導權,而是默默悶聲發大財。
眼下,整個緬國的注意力,還有關注緬國局勢的外部力量,幾乎全都將目光放到聯盟主力那邊。
聯盟董事長也是個愛出風頭的,平時表現相當高調。
借助連番勝利的勢頭,這位說話相當有分量。
可實際上,聯盟內部的情況并不如何。
主力和西北分公司之間的關系,一直都不怎么融洽。
偏偏,西北分公司在武愛國的經營下,不說鐵桶一般,比起主力那邊亂糟糟的情況,可是要強多了。
也是聯盟正處于上升期,有足夠的蛋糕和利潤分配,內部的矛盾還沒那么突出。
一旦大勝的勢頭被阻,內部矛盾很快就會爆發。
不是代表團成員個個神機妙算,而是他們太熟悉這樣的套路了。
事實上,但凡來過西北分區,并對這里有所了解的存在,肯定更看好武愛國這個副董事長。
沒辦法,武愛國太全能了。
關鍵是,他懂的一邊擴張一邊建設,同時一邊完善組織體系,培養各方面的人才。
陳副團長帶著代表團成員過來后,除了日常的溝通工作之外,他們做得最多的就是充當教官和老師。
他們還沒有來之前,西北分公司就建立了隨營軍事培訓班,以及管理培訓班。
也沒有花費太多精力,研究所謂的近代軍事史之類的玩意,而是直接拿當年遠征軍的每一場戰斗來具體分析,作為軍事培訓班的教導材料。
同時,還有當地馬幫以及地方勢力的戰斗模式進行復盤和討論,效果相當明顯。
就是代表團成員,聽過之后都大有收獲。
緬國的地形地貌還有環境,和國內大部分區域都有不小差異。
若是按照國內的模式來訓練部隊,顯然并不完全適用。
多次戰斗的經驗,也確定了這個事實。
武愛國每每親自帶隊,最多就是兩個營的兵力。
更多的時候,則是一個連的兵馬,帶著迫擊炮排在戰場側翼機動,給主力人馬提供準確的炮火支援。
在這里,迫擊炮可比什么山炮榴彈炮之類的,適用多了。
武愛國所轄的西北分區,目前的野戰兵力達到三個輕裝師,單單迫擊炮連隊的數目,就達到了十個之多。
關鍵,西北分區這里,已經基本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甚至部分后勤物資也能夠做到自己生產,這就很了不得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