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蓮花已經習慣了他男人動不動就出差,也沒啥好叮囑的,方唯一個人提著包就走了。
來到省城先報到,然后吃好喝好蒙頭大睡。
第二天。
會議如期召開。
除了一些老調重彈的問題,這次會議有一個新的動向,號召城市里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積極支援國家建設。
方唯知道,影響深遠的上山下鄉就此拉開序幕。
在會上大家還學習了幾個典型事例,某中學的13名學生義無反顧的去了北大荒,他們把家安在了條件最艱苦的地方,踐行著把荒野變良田豪邁誓言。
當然,上山下鄉不僅僅是為了理想,還有很多現實原因。
一個是疏導城市的就業壓力,另一個是恢復工農業生產秩序,還有就是通過大量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勞動,希望能改變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
雖然從建國后就開啟了全民掃盲運動,但當前的農村依然有大量的人不識字或者識字量很少。
高小文化程度在農村就可以稱得上是“知識分子”,初中畢業生都很稀少,農村的平均文化程度可見一斑。
隨著大量的初中生、高中生去農村插隊,他們也會帶去先進的知識、先進的理念。
思維的碰撞能改變很多東西,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在這里拐了個大彎,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之后的小組討論,大家都想聽聽他這個生產隊會怎么說。
“這當然是好事啊,拿我們生產隊來說,就迫切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勞動力。農村的廣闊天地一樣能大有作為,職業不分高低貴賤,都是在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
方唯表示生產隊很歡迎知青到農村參加勞動,知青和社員們互相學習、互相提高,一定能達到令人驚喜的效果。
他不是唱高調,而是說的心里話。
這幫小屁孩這兩年特么的撒了歡了,鬧夠了野夠了也該干點正事了。就應該讓他們體會一下種地的辛苦、勞動的艱辛,免得總懸在半空中不能腳踏實地。
事非經過不知難,他相信,未來幾年的農村生活,一定會是他們人生當中一筆珍貴的財富。
他講了20多分鐘才停下,然后會場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大家能感受到方隊長這是真情流露,而且言之有物,真是說的太好了。
“說得好是吧?說得好就對了,要不然你們還以為我是混日子的。”
方唯暗爽,自己終于又完成了一個任務,可以交差了。
小組討論結束之后,又進行了兩天的集中會議,他以為自己可以回家了。
“方唯同志,你先別急著走。我們這次會組織個別代表去幾個地方,調研農業生產特別是育種的情況。
你是這方面的行家,上級要求你必須參加此次活動。”
結果,會議結束的當天,他又接到了通知,要求他參加一個調研活動。
他只好放棄了返程的打算,留在賓館等待上級的安排。
兩天后。
一行十一人乘坐汽車去了距離省城300公里外的永豐縣。
永豐縣多平原少丘陵,土地肥沃,是全省有名的水稻主產區。
他們到了縣里之后,得到了當地的熱情接待,當天晚上還品嘗到了很有特色的【稻花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