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支書,京城農科院作物所打來電話,說咱們申報的【南光四號】稻種,入圍了科技進步一等獎。對方請你忙完了回個電話”
電話是孫士禮打來的,這次機會的比較好,項目申報上去之后,直接就入圍了科技進步一等獎。
當然,現在只是有評選一等獎的資格,究竟能不能獲獎還需要進行下一步的評審。
即便如此,這也是一件大喜事。
“好的,我知道了。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直接喊我,別管我是不是在開會,明白了嗎?”
“明白了,下次我一定注意。”
方唯和工作人員說了兩句話之后,便回到了辦公室。
隨后抓起電話給孫士禮打了過去,聽筒里隨即傳來了對方的聲音。
“方支書,【南光五號】稻種的培育成功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你這個項目直接就入圍了技術進步一等獎的評選,恭喜恭喜!”
“孫所長,還得多謝你的大力支持,要不然我可能會錯過這次的評選活動。”
“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沒人知曉的,我只是順水推舟節省了一點時間而已。”
孫士禮之前打電話來并沒有具體的事情,只是想著給方唯報喜。
能入圍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要是能獲得一等獎,全天下都會知道【南光五號】和方唯的名字。
真的,這比什么廣告宣傳都強。
兩人在電話里聊了一會,孫士禮提出想和合作社進行一些聯合研究,方唯也很痛快的答應了。
結束了通話之后,方唯笑瞇瞇的看著窗外,也不知道在想些啥。
第二天。
方唯吃過早飯就去了試驗田那邊,鼓勵了育種小組的成員。隨后他又去了研究所,同樣對大家的工作予以了表揚。
他現在事情多,不可能整天耗在試驗田或者研究所,具體的工作還得由這些人去完成。不過研究方向、思路、關鍵的技術都是由他提供的,所以研究項目的主導權還是在他的手上。
回到辦公室,他就給所有參與【南光四號】稻種研究的人員,批了一筆獎金。
正是由于他們辛苦的付出,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中午吃過飯,方唯去谷倉調出來了一批育種材料裝,讓運輸公司派車送去了瑤寨。
上次他見過王松林之后,王松林也在寨里建了一座小型的大棚,正好可以當做試驗田使用。
隨后,他給王松林打了電話。
“松林,明天早上我過去,你們開始嘗試培育【南光四號】稻種。這個過程中藥做好詳細的試驗記錄,為明年大面積培育此種稻種做準備。”
“好的,三哥,我明白。”
王松林答應的很痛快,方唯也就沒有多說什么,隨即掛了電話。
有件事說起來其實有點違心,瑤寨是最早培育【農優58】稻種的地方,而后經過幾次異變才有了后來的【農優82】稻種。
方唯總覺得瑤寨具有這方面的優勢,所以才會對【南光五號】在瑤寨的異變,有一絲期待。
異變這玩意誰都說不準,即便是他自己都說不清楚。
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