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支書,所里在中原地區有一個試驗基地,基地有旱地2萬畝,各項設施齊全。你只要答應了,咱們可以在中原試驗基地進行聯合研制。”
孫士禮堅決賴上了方唯,他不僅拿出來了中原試驗基地作為合作的載體,而且還答應幫助瑤嶺農業在北方承包土地。
用他的話說,小麥這一塊瑤嶺農業遲早都會介入,不如盡快動手。
方唯顯得有點糾結,作為主糧之一的小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之前他僅僅是想過這個問題,并沒有把培育小麥良種提上議事日程。
只不過,現在他不得不認真考慮此事了。
這里面可不光是孫士禮的面子問題,因為這件事是上級交給下來的任務,能否順利完成會關系到對方的前途。
他和孫士禮合作的很愉快,光是上年年度,作物所就向瑤嶺農業研究所投入了30多臺設備,全都是打著合作項目的名義。
這是作物所針對之前科研成果回報,而且人家還負責了所有成果的申報、推廣、評審獲獎等等問題,對于公司的幫助很大。
關鍵是二人的私交很好,他很難做到袖手旁觀。
“孫所長,我原則上同意與你們的合作,不過這事兒需要公司開會談論,你給我點時間。”
方唯最終還是答應了,但特別聲明這件事還得走程序。
至于后續在北方承包土地種植小麥的事兒,他壓根沒接話茬。
“太謝謝你了!方支書,有你這句話,我的心里可就塌實多了。走,中午我請你吃飯,咱們邊吃邊聊。”
孫士禮大喜過望,他本來以為方唯不會同意的,自己已經做好了軟磨硬泡的準備。
結果對方猶豫了沒多久就答應下來,多少讓他有些感動。
他很清楚方唯之前并沒有接觸過小麥這種作物,當地是水稻的主產區,根本不種植小麥,貿貿然邀請對方研究小麥新品種,的確有點強人作難。
但是他沒有辦法,人家全國頂尖的育種專家,作物所搞不定的事情只能向對方求援。
中午。
方唯和孫士禮去了縣城吃飯。
吃飯的時候兩人又完善了一下細節,方唯便回到了村里。孫士禮則直接離開了新林縣,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提前準備,兩人約好回頭再打電話聯系。
走進辦公室,給蔡桐打了一個電話,說了和作物所進行小麥育種合作的事。
“支書,這種事你決定就行了,科研上的事情不是一直都由你負責的嗎”
蔡桐顯然沒有領會方唯的意思,顯得有點茫然。
“這次不僅僅是科研的事情,未來很有可能會在中原那邊承包土地種植小麥。所以,這次由公司和藥研究所各派一些人去作物所的中原試驗基地看看。”
方唯說需要公司開會研究,倒也沒說假話。
合作項目終究是要通過公司,哪怕是做做樣子還是要形成一個決議的。而且牽扯到簽協議的事情,也得由公司出面。
“好的,我馬上開個會,然后派人去中原。”
蔡桐這才理解了方唯的用意,表示立即就去落實。
方唯放下電話又去了一趟研究所,讓他們安排好人手等公司的通知,通知下來之后就去省城,和其他人員匯合然后一起去中原。
他自己不打算現在就去那邊,其他人去等于是打前站,一方面是要把協議簽了,另一方面也是考察試驗基地的基本情況,便于后續的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