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派去追李文華他們的人還沒回來,領導們心里不踏實,全都聚在一起邊討論邊等,派出去的人沒等來,卻等來了車子。
等公社領導迎出來后,趙鵬飛才開門下車,提出準備回去了,想帶點特產回去給家里長輩和首長們。
公社領導一聽給首長帶特產,那必須得拿最好的,表達一下自己等人的心意,萬一首長喜歡,也能留個好印象不是。
幾人絞盡腦汁的想拿什么特產合適,海邊當然是海貨最多,要不拿點干鮑魚之類的私貨出來?
扯虎皮拉大旗算是被趙鵬飛玩明白了,就這情況,只要公社能拿得出來,只要能帶得走,絕無二話給塞車里。
“明白明白,您稍等,我們這就去給您準備。”
趙鵬飛表情平淡:“不用了,帶我們去買點海魚之類的就行了,哦,還有這個。”
他向車里的李文華示意,把蟶子拿出來給公社領導們看。
要海魚那可太簡單了,他們窮的只剩下魚,公社書記表示這都不是事兒。
“沒問題,我帶您幾位去。”
趙鵬飛讓他上車指路,讓公社主任等人羨慕不已。
二八大杠天天蹬,領導的車他們還沒坐過。
開車來到一個像是公社收購站,又像是倉庫的房子前,里面有幾名工作人員。
李文華覺得這地方就像他們村公社的糧所,交糧食的時候生產隊或挑或用牛車拉著送去,區別在于,這里面不是糧食,全是各種海貨。
這對不靠海的內陸城市來說,簡直太高興了,海鮮自由啊。
不過基本都是死的,條件有限,海魚又不像淡水魚,即使上岸不死也養不了多久。
冬天還好,氣溫低,能想辦法冷凍,夏天都是當天拉走,晚了能臭在路上。
陸政只挑大的,不挑肉質口感,公社書記在一旁解說,哪種魚味道怎么樣,建議拿,哪種魚味道一般,可以少拿點回去嘗嘗味。
李文華上輩子沒吃過什么海鮮,自然是聽從公社書記的建議,只拿好吃的,不管大小。
趙鵬飛也一樣,他只挑好吃的,和看起來好看的。
挑著挑著,三人不知不覺各自裝了一麻袋。
意猶未盡啊,要不再裝一袋?
三人相互看著對方,問題是再各自裝一袋,車子肯定塞不下,最多只能共裝一袋。
還有蟶子,公社書記說有活的,有干的,都可以帶點。
那還有啥好客氣的,整唄,只要車能裝的下。
陸政看著李文華:“要不我坐你腿上,給魚騰點位置出來?”
講真,能一次帶這么多魚回去他還是第一次,以前都是在齊鐵嘴那買,一次最多也就幾十斤,夏天更是只能淘點魚干。
李文華不說話,換成美女還能接受,一個老爺們坐自己大腿上,好雞兒怪異。
不過機會難得,為了能帶點海鮮回去,好像也沒啥好矯情的,要不就從了?
在他們覺得車應該差不多要裝不下后,才讓公社書記找人稱重算錢。
這點魚對海邊的公社來說只能算毛毛雨,公社書記都不打算收錢,能給首長們送魚那是榮幸。
趙鵬飛又開始拿腔拿調:“我們的隊伍不拿百姓們的一針一線,首長們要是知道沒給錢能高興嗎?就按正常價格來算。”
“是是是,您說的對,我這就讓人您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