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以后對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說:“叔,我給您拜年了,壓歲錢呢?”
算了,誰叫人家是首長呢,而且當初已經叫了陳爺爺。
“陳叔,有您這樣的人才,我們以后肯定會超過他們的。”
陳之非哈哈笑道:“我就是在等你喊叔,這么大的侄子可讓我撿著了。”
李文華:……
笑罷陳之非又認真的說:“和有些人比我算什么人才,不過你就這么有信心我們能超過他們?要知道我們現在和人家差距還很大,趕上就很難了,更何況是超過。”
他自已也有信心,如果連信心都沒有,那又何必憋著一口氣研究技術呢。
他只是想知道一個公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信心,是什么都不懂盲目的信心,還是有不一樣的見解。
卻聽李文華說:“我的信心來源于不怕苦不怕累,千千萬萬個為了國家可以犧牲一切的技術人才,也包括陳叔您。”
陳之非笑了笑并沒說什么,就他所知,確實有很多人才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回來報效國家。
三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中午李文華看他用飯盒打來開水,把窩頭扔里面泡,打算軟化后搗碎喝進肚子當午飯。
“陳叔,您等我一會。”
李文華去餐廳車廂,給做飯師傅一個煎餅,拜托師傅幫忙煮下餃子。
煮好后師傅還給裝了點醋,李文華感謝的遞煙,拿著裝滿餃子的飯盒回到座位。
“陳叔,來吃餃子,上車餃子下車面,我奶奶特意給包的,您嘗嘗。”
“好,我可不跟侄子客氣,你不是說上車餃子下車面嗎,等到家我煮面給你吃。”
旁邊的人看著流口水,有個被抱著的小孩嘴唇抿了又抿,不說要,也不哭。
這樣的小孩李文華喜歡,用飯盒蓋裝了幾個給抱小孩的婦女:“給孩子吃。”
“這……”女人看自已孩子的樣子,還是接了過來:“謝謝。”
三人兩盒餃子,吃了個肚圓。
下午一點半,火車到達上海,有人來接陳之非,李文華他們有幸坐車直接前往丁香花園,不用找過去。
車子是直接開進去的,入眼便是花草樹木等綠植,據說這是李鴻章給小妾還是什么人蓋的,現在作為市主要機關辦公和居住的地方。
看到里面的環境,李文華如劉姥姥進大莊園,盡顯土包子神態。
這可不是什么四合院能比的,未名湖水波光蕩漾,綠樹成蔭,即使在這冬天也有花香飄來。
車子來到一棟樓前停下,光看房子,李文華就有種不想回四九城的沖動。
與之相比,自已那倒座房就像狗窩。
六十年代的別墅啊,真香。
陳之非下車看著眼前的房子邁不動腳,因為他也是第一次來。
這時里面走出一位懷里抱著孩子的婦人:“之非回來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