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老鼠’已經結束,大門重新打開,張立軍在出來時還對小徐喊:“徐哥,鑒于你的關門行為,下次雞腿沒了。”
小徐沒搭理他,只想他們趕緊走,不,最好跑起來。
出了學校將老茍放下,一起去看了舞獅,游逛到中午,大家陸續離開,約好晚上一起看花燈。
李文華將老茍帶回家吃飯,后面還跟了三條尾巴,都想吃他做的菜。
吃飯時,因為多了老茍和趙鵬飛他們,韓大頭有些不自在,每次給他饅頭都說夠了。
第一次吃到李文華炒的菜,老茍也夸好吃,別管是客氣話還真心話,都當真心話就好。
天色擦黑,同學們陸續過來,有些還拖家帶口的,在韓大頭那買了燈籠的拿到手后,大家一起出去看花燈。
李文華全家出動,這么一大群人本身就很熱鬧,小孩們拿著各自的燈籠比較,最好看的非小丫頭和方嚴家的孩子莫屬,其他孩子都往他倆靠攏。
如果站在高處看,就會看到許多位置升起千奇百怪的孔明燈,但絕大多數只比房子高一點,只有少數升高后緩緩飄向遠方。
鬧元宵講究一個鬧字,街上人頭攢動,看花燈、舞獅,猜字謎,猜對了獎勵一個小禮物。
甚至還有人隨意找個位置講故事,如說書一般,只是少了桌椅、醒目和毛巾,聽的人也無所謂,圍成一圈站著聽。
還有搭臺唱京劇的,這個可就講究了,有專門的場地。
李家以前住在農村哪看過這些,置身于熱鬧中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有人孩子擠丟了,李文華他們高舉著孩子齊聲大喊:“誰家孩子……”
“我家的……”
孩子父母聲音被淹沒,只能擠到他們跟前。
確認不是冒充后把孩子交給夫婦,老茍開啟說教模式,把夫妻倆好一頓教育。
夫妻倆一邊感謝一邊點頭稱是。
雖然已經到了正月十五,但四九城的風依舊冷如刀,可人們一點也不覺冷,一個個洋溢著笑容,熱情如火。
以前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婦女們在夜晚結伴出行,沿城墻或橋梁行走,祈求健康。
除此之外還有摸門釘,認為觸摸城門釘可求子或辟邪。
老茍被黑子帶走了,今晚不回學校,李文華他們回到家還煮了湯圓,黑芝麻餡。
小丫頭似乎很喜歡吃,李文華將自已的給了她一些。
鑼鼓喧天的元宵節已經過去,人們回歸平靜,該上班上班,該上學上學,李文華今天還是休息。
可在他閑來無事準備出去溜達時,卻見王大媽和他兒媳婦抱著哭泣的孩子進院。
孩子嗓子都哭啞了還在哭,小臉通紅。
“王大媽,孩子這是怎么了?”李文華只是隨意一問。
王大媽愁眉苦臉:“唉~這孩子從昨晚開始一直哭,還發燒,送到醫院掛了吊水也沒用。”
說到這,王大媽四下看了眼,湊近小聲說道:“有位老中醫說孩子可能嚇著了,我這不想著抱回來找找人,看看能不能給瞧瞧。”
要不是有之前百貨大樓賣瑕疵布的消息,兩家也沒什么仇怨,王大媽可不會和他說這個。
“那您抓緊找人吧,孩子再這么哭下去容易出事。”李文華知道叫魂,有時候確實有效,并不會因為身份就一味的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