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出來吃也就吃了,可說出后,下嘴時多少有些膈應。
李文華笑著說:“這有啥,你吃的菜都有用屎尿澆灌過。”
趙鵬飛不想理他,這家伙存心惡心自己,見不得自己好,比家里的小紅還狗。
小紅是趙母給抱回去養的小狗起的名字,因額頭那抹鮮紅而得名。
其實李文華最想要的是第三種特產——胡麻油。
胡麻油既可以用來炒菜,也可以用來做小吃,買回去和豬油換著吃,能換口味的同時還能讓家里多出不少油。
他很清楚,要想讓奶奶舍得放油,就得讓其看到足夠吃的油,加以勸說,日積月累下才能逐漸改變那用筷子沾一點下鍋攪的省油行為。
還有一個就是八棱海棠,新鮮的月份不對吃不上,但加工過的果干也很不錯。
兩人根據打聽來的,一路騎車到城外,在村里收購干口蘑。
至于胡麻油,這個不好買,人家自己都缺油,總不能把家里那點油給賣了吧。
意外的是,他們在一個村里碰到有頭羊踩坑里悶死了,正準備扒皮分肉。
李文華二話不說,問能不能買點。
錢嘛,誰不喜歡,就看價格能否打動村支書。
李文華從六毛往上加,一直加到七毛一斤,村支書才同意。
實際上,這時候很多地方牛羊肉還沒有豬肉貴。區域不同,有些也相反。
比如有些地方牛肉八毛一斤,豬肉六毛八到七毛一斤,有的則豬肉七毛,牛肉六毛。
個別城市牛肉五毛左右,豬肉價格高達一塊以上,或者豬肉六七毛,牛肉一塊以上。
主要根據稀缺性,或者當地習俗。
例如四九城很多少數民族不吃豬肉,所以牛羊肉優先供應他們。
李文華張口就是二十斤,趙鵬飛緊隨其后,也說要二十斤,驚的村支書趴在剝過皮的羊身上不讓剁。
開玩笑,一頭羊去掉皮毛內臟才多少斤,你全要了,難道我還得再死一頭羊?
最終只答應賣兩人二十斤,內臟想都別想。
李文華他們見好就收,一人十斤也不錯,夠吃幾次火鍋了。
帶著口蘑和羊肉回到招待所,李文華又去找了張志勝,表示想買些蔚米和胡麻油,但沒門路。
張志勝給了兩個地址:“這個我不好帶你去,也沒有熟人,人家也未必賣面子。”
這種把握緊俏物資的廠或者單位吃香的很,不是一個系統的科長去了可不好使。
李文華理解的笑道:“沒關系,知道地方就行,碰碰運氣嘛,不賣就算了。”
返回招待所后,兩人合計再待個一兩天,買完東西再回去,反正早一天晚一天回去,所里也不會知道是在玩還是在忙。
上嘴唇碰下嘴唇,回去隨便編唄。
于是日上三竿兩人才慢悠悠起床,吃了碗不知是早餐還是午飯的莜面。
也不管起來就吃辣對胃好不好,辣子往上一澆,香的很。</p>